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30日讯 “低空不是天空的留白,而是数字时代的战略空间,低空经济正从‘技术试验’转向‘生态构建’。”在3月28日举办的2025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青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这样总结了低空经济的发展阶段。这场大会以“以天强空 以算制空”为主题,汇聚了院士专家、地方政府、业界代表、投资者等500余人,在青岛共话低空新发展、共建产业新生态、共探万亿新蓝海。
会上,中科星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在青岛成立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图低空云”)作为其低空经济总部,青岛流亭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同步签约。中科星图发布GEOVIS iFlight低空智航飞行应用平台V1.0、DevMate.LAC低空云开发者平台V1.0两款低空新产品,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赋能低空应用新场景。
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今年预计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中科星图党委书记、总裁邵宗有表示,以技术筑基、以场景破局、以生态领航,中科星图建设“星图低空云”生态,要以青岛为坐标,通过数据共享、标准共研、成果共赢,在更大范围内探索“低空+”的无限可能,打造低空经济新范式。
将“自然空域”转化为“经济空间”,青岛蓄势起飞
随着5G-A、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正在为低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青岛与低空领域头部企业及科研院所携手共进,探索“低空+”多元化业务领域,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提供更加优质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汇聚“政府敢闯、企业敢投、人才敢干、市民敢用”的发展合力,激发低空经济领航起飞新动能,将“自然空域”转化为“经济空间”。
青岛这种“抢跑”姿态吸引了低空经济“国家队”中科星图的关注。中科星图从三个维度分析,将青岛定位为其“低空经济战略核心枢纽”。在政策协同层面,青岛是首批“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城市”,2023年就出台《青岛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建设“北方低空经济先行区”,与中科星图“国家队”身份形成政策共振。在产业生态层面,青岛具备“空港+海港+轨道交通”立体交通网络条件,聚集了中车、海尔等高端制造企业,无人机产业链完整度全国领先。在地理区位层面,青岛地处中日韩自贸区前沿,空域覆盖黄海海域及胶东半岛城市群,是低空经济向海洋经济延伸的天然试验场。
放大上述优势,中科星图可通过在青岛设立子公司,联动本地制造、通航等企业,构建“数字仿真研发-硬件生产-场景运营”闭环;可通过低空云平台等产品,为海上风电巡检、跨海物流等提供空域数字化服务,辐射东北亚市场。
此次,聚焦技术能力创新和商业化场景应用,中科星图在青岛设立低空经济总部,加码构建了低空云领域技术与商业两大生态。星图低空云公司董事长陈伟介绍,聚焦“1+2+N+M”低空战略,该公司要建设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引接飞行器数据资源,完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能力、深化低空场景创新应用,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的低空云服务提供商。
低空经济乘势而上,中科星图将深耕低空领域技术研发,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赋能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应急救援等场景,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场景共创,构建“开放兼容、协同创新”的低空产业生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青岛正与头部企业一道抢占低空新赛道,助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
“低空+”与城市产业特色融合,技术加速向产业转化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安全高效为目标,推动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中科星图在会上发布了新产品——GEOVIS iFlight低空智航飞行应用平台v1.0、DevMate.LAC低空云开发者平台V1.0,要为低空场景的拓展革新提供技术支撑。
其中,GEOVIS iFlight低空智航飞行应用平台V1.0基于星图低空云提供的云上低空数据、云上低空计算、云上低空管控能力,通过整合无人机硬件、管理调度软件、飞行与图像算法,构建集调度、管控、应用、运营于一体的飞行应用服务平台,提供航摄采集、智能巡检、物流配送等标准化服务,满足资源勘探、城市治理等场景下的低空业务需求。DevMate.LAC低空云开发者平台V1.0作为星图低空云的APaaS(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层,是星图云开发者平台面向低空领域打造的低代码应用范式,其将低空能力封装成“开箱即用”的可视化组件及能力卡片,通过“拖拽+配置”的“拼图”开发即可高效搭建敏捷响应的低空应用系统,降低开发门槛,加速应用构建。
随着这两款低空产品的发布,中科星图完成了“空天数据底座-智能算法中台-垂直场景应用”这一从底层数据平台到行业应用场景的全链条覆盖。而上述产品将与青岛的海洋经济、智慧城市等特色产业深度结合,打造“低空+”应用标杆。如,为黄海海域打造“低空+海上风电”巡检方案,无人机可通过自主航线完成风机叶片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80%;再如,通过接入青岛城市大脑,可为急救物资无人机配送划设“空中绿色通道”,拟在胶州湾区域试点跨海医疗应急网络。
“低空+”创新的本质,是以数字化重构生产要素流动方式,而青岛的多元化场景将为产品提供规模化验证舞台,加速技术向产业价值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中科星图与流亭机场签约共建的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就可以发挥大作用。该试验场可开展低空飞行模拟验证、预测评估、迭代优化以及对比分析,优化飞行特性和策略,并进一步形成低空飞行监管、空域网格化等领域的“青岛标准”,为全国低空基建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据悉,基于中科星图核心产品“星图云”的十圈层数据及天基卫星的数据供给能力,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以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为支撑,以G-DGGS与GeoSOT空域网格剖分双引擎为核心驱动力,可在流亭机场打造包括气象、地形数据等空域映射在内的数字孪生体,叠加无人机实时飞行数据,实现空域动态建模。例如,该试验场可模拟极端天气下的无人机避障路径,优化监管算法后再向物理世界反馈,降低试错成本。简单来说,该试验场将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算法工厂”和“规则孵化器”,推动行业从“单一场景试点”迈向“系统性标准共建”,进一步面向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值得一提的,中科星图聚焦“技术破壁垒+模式创增量”,要在青岛探索低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在技术突破层面,通过“智能空域网格化系统”实现千米级空域动态切分与秒级响应,已在青岛试验场验证商业化计费能力;在模式创新层面,在青岛试点“数据运营分成”模式,如与流亭机场共享无人机飞行服务数据收益、与地方政府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探索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分税收”。
据悉,上述“青岛模式”今年将推动低空经济从“政府补贴试点”转向“市场化自循环”模式,在全国带动形成3至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低空产业“飞起来-用起来-赚起来”的产业正循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