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构建企业画像,“青融通”助贷一千六百多亿元

多维构建企业画像,“青融通”助贷一千六百多亿元

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中小微”占比超六成,有效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观海新闻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今年2月,青岛全市统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青融通”通过企业数据画像增信,累计助力8046家企业获得贷款161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六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纾解。

2023年11月,青岛以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才赋金融”“融资通”“金农通”等多个政府侧融资服务平台,打造了全市统一的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青融通”,在全国率先完成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平台整合有效解决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多头注册、多头对接问题,实现企业一平台注册填报,金融机构一平台发布受理,政府部门一平台共享资源。目前,“青融通”平台汇聚银行融资、股权融资、保险保障、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8类融资资源,发布金融产品和服务近400个,设置金融超市、抢单大厅、信用服务等16项融资服务功能,打造人才金融、乡村振兴、文化旅游、首贷信用贷等6个特色金融专区以及高新区、自贸片区等多个区市(功能区)专版,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46万家,入驻银行、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82家,特色专区累计发放贷款69.11亿元。

在“青融通”平台,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整合、利用,对中小微企业普惠融资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通过持续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平台依法依规归集200余类涉企数据,可授权调用数据超8亿条,企业画像的维度和颗粒度不断细化。以此为基础,平台梳理设置292个数据特征,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生成企业信用报告。截至目前,平台已提供画像查询服务7.63万次。

多维构建的企业画像,削减了金企信息的不对称,不仅为企业融资增信,也为金融机构授信审批、风险管理提供支撑。目前已有27家银行将平台查询纳入信贷审批流程,实现“逢贷必查”。为了进一步发挥信用数据要素的作用,平台还打造了数据实验室,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发联合建模、评分测额等功能,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打造“交通运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滴灌”特色场景企业。

在畅通银企对接流程上,平台在全国率先打通金融城域网,打破跨网响应服务壁垒,企业融资需求可以“一键直达”全市578个金融机构网点、3100多名客户经理办公桌面,实现“点对点”银企直连。为助力惠企金融政策直达快享,平台融合风险补偿、贴息、担保费率奖补等金融政策,通过平台数据互通和精准比对,推动“人才贷”“自贸助贷”“高新贷”等通过平台落地,实现企业申请、资格审核、银行授信等全流程线上办理,已惠及企业贷款超1200笔、金额43.35亿元,融资成本最低降至2.52%。

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为目标,平台还将持续完善服务功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依法依规拓展数据归集共享范围,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归集,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画像的精细度,加大企业画像在金融机构贷前、贷中、贷后的应用力度。同时,聚焦青岛正在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平台还将深度挖掘公共信用信息价值,探索开设特色专区、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高平台赋能产业发展能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