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的生命接力
在3位至亲捐献后,市民刘玉兰和女儿也先后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传递大爱
3月30日,是青岛市第十个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日,红十字生命奉献林纪念碑上新增刻231位捐献者名字。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青岛天苑民益事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在福宁园奉献林举行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缅怀纪念活动,共同致敬无私奉献大爱的1386位遗体捐献者、1437位器官捐献者、2334位角膜捐献者。
人物
她的3位至亲选择捐献
今年60岁的市民刘玉兰当天来到活动现场,缅怀3位在生命终点毅然选择捐献遗体和角膜的至亲。刘玉兰告诉记者,退休后闲不住的她选择成为一名家政阿姨。平日里,她不仅悉心照顾多位孤寡老人,还常常帮别人接送孩子上下学。“我孩子今年刚结婚还没生娃,所以我退休之后就找了个活干,在家呆不住。”刘玉兰笑着说。刘玉兰不仅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生活里更是个热心善良的人。她是小区的楼长,有时帮着照顾小区里低保户老人。“我们小区有一些老人腿脚不方便,我会过去给他们送送饭,帮他们打扫一下卫生。”刘玉兰轻描淡写地说着,仿佛这些都是她应尽的义务。她的母亲前几年去世,大姐、二姐也陆续离开了这个世界。“有时候不愿意想起来这些,很难过,自己的老人没有了,就把别人的老人当成自己的老人照顾。”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刘玉兰的二姐刘福香在2015年去世,“二姐曾是医务工作者,因为患有尿毒症,换了一个肾,因此她对器官捐献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想法。如果将来自己的遗体能成为‘大体老师’,帮助医学生提高医术,她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2018年,刘玉兰的大姐刘玉香去世。当时,经全体直系亲属同意,刘玉香捐献了眼角膜。刘玉兰的大姐夫去世时,选择了捐献遗体。“我大姐、大姐夫和二姐的名字都刻在福宁园奉献林的纪念碑上,每年我都来看他们。”刘玉兰说。2019年3月11日,刘玉兰也毅然决然地去做了遗体和器官捐献登记。
家风的传承,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2023年,刘玉兰的女儿也登记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她是登记之后才告诉我的,我感到既惊讶又欣慰,我知道是身边的人也影响了她,现在她也会经常去帮助别人,资助贫困儿童。”说起女儿,刘玉兰脸上满是骄傲。
数据
6.3万人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
自上世纪80年代沈福彭、束星北两位科学家做出奉献的约定以来,青岛已实现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超过5000例,实现所有重要脏器的本土捐献和移植,超过万名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特别是将3月30日设定为全市捐献者缅怀纪念日的这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大爱薪火相传,“九月天使”感动亿万网友,让捐献事业从公众的疑虑不解到主动登记,从小众走向大众,由一群人关注到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目前,青岛市登记6.3万名捐献志愿者。
市民在福宁园奉献林向捐献者鞠躬献花
每一例捐献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生命接力的感人故事。捐献者中有逾百岁的老教授,也有定格在花季的年幼孩童,虽然人生轨迹不同,他们却都用最纯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厚度。当一位捐献者在生命终点留下馈赠,他们便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生命的价值。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选择,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让绝望中的患者看到希望的曙光,让医学事业获得进步的基石。(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徐小钦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3种方式登记捐献
1.通过市及各区市红十字会现场或邮寄表格办理。
2.通过青岛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大爱无疆——捐献者信息化平台”在线办理登记(网址http://www.qdredcross.org.cn/)
3.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公众号,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简易登记办理。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