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就能快速恢复精力,随时随地都能做!不知道就亏大了

不睡午觉,怕下午没精神。睡午觉,午休时间短,浅浅睡一会儿又休息不够,更怕一睡着,就睡过头,不仅耽误事儿,睡久了还头晕脑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到底有没有方法让人短时间就能休息得很好呢?

还真有!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案:非睡眠深度休息(Non-Sleep Deep Rest,NSDR)。这种方法让人不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但却在10分钟内就可以让你的大脑和身体获得休息和恢复!

1

NSDR是什么?

NSDR是一种通过引导注意力和身体放松,帮助大脑进入类似睡眠的休息状态,让身体和大脑得到适当放松的办法。

这种实践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任何安静舒适的地方进行。只要按照以下步骤来做就行:

准备阶段: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可以躺下或坐在椅子上。

放松身体:闭上眼睛,进行3~4次深呼吸,感受身体逐渐放松。

引导注意力:播放NSDR引导音频(这类音频短视频平台很多,搜索NSDR关键词可以检索到),跟随引导逐步感受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从脚底到头部。

想象练习:想象身体逐渐下沉,感受身体与椅子或床的接触,进一步放松肌肉。

结束练习:练习结束后,缓慢活动身体,逐渐恢复清醒状态。

这一方法借鉴了瑜伽休息术(Yoga Nidra)和渐进式肌肉放松(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PMR)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提升等领域。

2

NSDR是如何让人

10分钟快速恢复精力的?

NSDR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影响身体,让我们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就得到充分的休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脑电波的定向诱导。

有研究表明,NSDR通过引导练习者专注于身体感觉和呼吸,能够使大脑从β波过渡到α波和θ波,达到浅睡阶段的放松效果。

与此同时NSDR还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并可以显著降低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而这种激素的减少不仅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为了验证NSDR是否有真实的效果,还有研究人员招募了65名参与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参与者完成10分钟的NSDR,另外一组就是静坐10分钟,不做任何特定的放松练习。

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参与者进行了多项测试,以评估他们的身体和认知表现、情绪状态以及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NSDR组在多项测试中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他们的握力显著增强,这说明他们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准备状态得到改善。

而在心理运动警觉性任务中,NSDR组的反应时间显著缩短,注意力和警觉性得到显著提升。在经典的心理学测试西蒙测试中,NSDR组的准确率显著提高,他们的认知灵活性和决策能力也得到了增强。除此之外,NSDR组的情绪明显也得到了改善,压力和紧张感显著降低。

简而言之,NSDR通过对大脑、交感神经系统以及激素的影响,改变了我们身体“充电”的逻辑,从“慢充”进化到了“快充”状态,短短10分钟就能让身体更放松,精神状态恢复得更好。

3

NSDR≠传统午睡!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NSDR和传统午睡不都差不多吗?只是时间短一点而已,其实不然。

传统午睡,想要休息得刚刚好,这个度真的很难控制。因为在传统睡眠中,我们的大脑会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包括浅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过程中,大脑的脑电波会从清醒时的β波逐渐过渡到α波、θ波,最终进入深度睡眠的δ波。

如果控制不好时间,在深睡期间醒来的话,会出现明显没睡够的表现。比如起来后脑子昏昏沉沉的,让人觉得好像睡了,但又没睡。这种懵懵的感觉让人很难受,还不如不睡,这其实就是一种睡眠惯性。睡眠惯性会导致大脑短暂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传统午睡醒来后,很多人往往会陷入比较长时间的认知和感觉下降的状态,而想要恢复正常状态,通常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时间。

而NSDR可控性就比传统午睡好多了,而且它完全没有睡眠惯性这样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NSDR的核心在于不进入深度睡眠,而是通过引导大脑进入一种类似浅睡的状态,来实现快速放松和恢复。也就是说,你并不需要真正入睡,但大脑却会进入一种类似浅睡的状态,并让全身心得以快速休息和恢复。既然根本不会进入深睡状态,所以也就避免了传统午睡睡眠惯性的困扰了。

值得注意的是,NSDR的价值不在于取代睡眠,而是提供一种可控的神经调节途径。NSDR通过呼吸-肌肉-意念的协同干预,将大脑从高耗能的β波状态切换至修复态的α/θ波频段,让疲惫身体得到放松。该方法对急性疲劳恢复确实有很好的效果,掌握这项技术,也意味着获得在快节奏生活中主动调节神经资源的主动权,但是一整天的疲劳还是需要通过夜间深度睡眠解决。

快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午睡/休息好妙招!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