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儿童读书日”,以孩子的视角探索世界

当我们以孩子的视角探索世界

德国作家尤迪特·沙朗斯基在《逝物录》中有言:“对世界的祛魅终究是最大的童话,孩子的魔幻思维比任何数据、任何经验值都更强烈。”她告诉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天然具有某种想象和虚幻的属性,我们无法对世界完全祛魅,这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拥有强烈幻想力的热爱童话的孩童。

而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则反其道而行,用纯真的童话故事去完成对世界的祛魅。他曾说,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篇充满奇幻与冒险的童话,五光十色。他笔下的童话故事,时至今日,依然在全世界以孩子般纯粹的视角拓展着探索世界的边界。202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220周年,根据丹麦汉斯·雷兹尔斯出版社1992年纪念版译出的插图珍藏本·小经典《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在这一天面世。在时任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马磊为本书所作的序言里,他这样写道:也许让安徒生作品变得普世且永恒的原因在于,他通过儿童般的天真来辨别成人世界的陌生感。他以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方式揭穿精英阶层隐秘的自命不凡,并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是他最具悲剧色彩的故事,也都包裹着一层童真的面纱;他让我们通过孩子无限的希望与乐观看到绝望的现实。

来自世界不同地域与种族的创作者今天依然在做着相同的努力——将写给孩子的文学作品视为其探索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但中国原创童书的前景依旧扑朔迷离,根据2025年初“开卷”发布的数据,2024年,少儿类图书仍然在各类图书中码洋比重占据最大类别,“童书市场表面繁荣,然则困难重重”,是业内一致的论断,其中公认的核心矛盾是,“在流量与销量的裹挟下,如何让原创童书的文学性不被市场稀释”……

4月2日,是“国际儿童读书日”,它是安徒生的生日,纪念这位伟大的童话作家,也让我们借以思考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文学。

安徒生通过儿童纯洁的视角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揭示我们所有人在社会中不时会面临的荒诞,让我们欢笑、哭泣、反思。这是儿童文学应有的境界。今天的写作者离现实更近,探索生活的维度更广阔,情境更加具体、精微,也因此想要给予年少的读者更多,但无论如何,安徒生童话中真善美的表达都不会过时,彰显文学的艺术价值理应成为儿童文学的基本准则。

以此为指南,我们列出一张并不完善的书单,它写给所有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抑或所有成年人。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晚年在所作随笔《无暇他顾》中说,现代孩子在高强度的安排中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机遇。或可将此书单视作一个探索世界的契机,由此,我们抵达现实中的童话,亦抵达童话中的现实。

永不过时的安徒生

在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插图珍藏本·小经典《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的面世,让我们得以重温这位把童话提高到一个划时代高度的世界童话大师的经典之作。时任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马磊在序言里解读安徒生永不过时的缘由,令人耳目一新。他说,“成年人凭借着我们所有的知识与经验,有时会沉迷于表面的浮华,而错过就摆在眼前的简单真理。简单的真理,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在孩子的眼中一清二楚。这种纯洁是值得珍视的,它让我们不带批判的眼光而是用爱看到周遭的美。安徒生的许多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美人鱼》,但当这些故事戴上纯真的面纱,即便是最悲惨的结局也会显得甜蜜,而现实的悲伤则不那么可怕了。”

他同时告诉我们,尽管各个文化和国家或许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以及独特的叙事传统,但这些传统往往是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互动而发展并丰富起来的。我们的人性共通。而伟大的文学和故事设法捕捉我们共同的处境,并赋予它们普世的吸引力。

烟火街市上的“芭蕾”

云南边陲小镇那渡坝有个春山街市,街市上一家肉铺出了名——店家8岁的女儿小云儿迷上了芭蕾舞。市井生活与高雅艺术、质朴情感与炙热梦想在这里交织。在《街市上的芭蕾》中,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细细描摹了一幅真切可感的现实主义图景下的烟火人间。据说,为了创作这部作品,秦文君多次奔赴云南,与当地儿童交流,并远赴云南少数民族自然村落实地采访。故事中所写的扶贫,已从物质扶贫走到了帮助孩子实现理想的精神扶贫,充满了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在未来到来前,保持爱和勇气

当伟岸的父亲突然变得脆弱无助,忘记了自己的儿子,十岁的男孩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巨变?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杰奎琳·伍德森的作品《在未来到来前》,书写一个男孩重获勇气的自我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被困在遗忘的阴影里,爱也能融化一切悲伤和恐惧。这部关于亲情与成长的长篇诗体小说,是一个孩子写给父亲的深情告白:“你不再是世界的英雄,但永远是我的英雄。”如诗如歌的语言,细腻而深刻描绘孩子在面对家庭变故后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变化,这是一段在伤痛中找回爱与勇气的成长之旅。我们听到故事里少年主角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从他的爱与坚韧中汲取力量。

抗击霸凌的海星女孩

这是一本美国现象级儿童文学,《海星女孩》的出现震动业内。“他们认为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胖,然而让我们不快乐的真正原因是他们霸凌我们,仅仅因为我们胖。”自从艾丽在五岁生日穿着泳衣,在泳池溅起大水花,她就因体重被人们调侃和欺负。她认真遵守“胖女孩生存法则”—— “出门吃饭时,千万别第一个吃完”“行动要慢,避免肥肉乱颤,惹人不待见”。最终在父亲和朋友们的支持下,艾丽学会了接受自己,懂得如何在不攻击他人的同时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为自己挺身而出。一如海星,每一次伸展,都是美丽而坚强的成长蜕变。

浓缩经典的口袋本

目前小红书上颇火的一套口袋本丛书,来自广西师范大学魔法象童书馆推出的一系列人文经典,包括《冈比西斯的疯狂》《西非之旅》《一场蝴蝶雪》《社会契约》《大航海》等。而这本《苏格拉底的申辩》,出自柏拉图《申辩篇》的原文。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这套丛书可以看作是青少年人生意义启蒙之书:“人类最好的食粮,其实是你们每天从我的谈话里听到的、我探察自己和其他人得来的美德等物,而未经探察的生活其实并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今天依然激励着成长中的一代。本书封面如苏格拉底所言:我来到这城邦,就像这座城邦是一匹马,虽然这画面有点儿滑稽,但请想象一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儿童文学新书单

(2025.01-04)

《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

(丹麦)安徒生 著 石琴娥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04

《回家》

王璐琪  著

接力出版社2025.03

《海星女孩》

(美)丽莎·菲普斯 著 罗玲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5.02

《在未来到来前》

(美)杰奎琳·伍德森 著 肖海 译

千寻/晨光出版社2025.01

《街市上的芭蕾》

秦文君  著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5.02

《苏格拉底的申辩》

(企鹅小口袋·人文经典)

(古希腊)柏拉图 著 郭勖 译 魔法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02

《万里漂流瓶》 

冯与蓝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2025.03

《小学生玛莎上班记》

(俄)爱德华·乌斯宾斯基 著/

(俄)叶卡捷琳娜·穆拉托娃 绘 李江华 译

译林出版社2025.01

青报读书专访

王璐琪: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

十一岁那年,秦颂才知道自己竟是被“买”来的。他终于回家了,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里是他真正的家吗?断裂的人生如何重新连接?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王璐琪的新作《回家》讲述的故事。

在这位“90后”并不漫长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已经收获了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第五届金近奖、2015年桂冠童书、首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金奖、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等奖项,而她作品中,年少的主人公如何直面现实世界的残酷,如何面对那些无法言说的内心伤痛,始终占据着主流叙事。她刻画弱小的个体生命于苦难磨砺之中成长的过程、与命运作战的勇气,同时也揭示童心与爱的真谛。正如她自己所说:当你采取平视的视角,就会看见弱小的孩子所拥有的超乎想象的力量。她告诉记者,之所以喜欢罗琳的哈利·波特,是因为她传递了少年的标配品质——勇气与爱。

而我们从《回家》中则看到更重要的讲述,关于人性中的阴影和幽微光芒,也是王璐琪特别想告诉孩子们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生命的模糊地带,也需要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

不避讳生活的灰度

“集体创造的环境,是一个人的总和”

青报读书:新出版的小说《回家》以一个拐卖儿童事件作为故事背景来讲述一个孩子的成长。回溯到几年前,《十四岁很美》所涉及的是性侵创伤这一敏感话题,《给我一个太阳》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遭遇校园霸凌的境况……以社会热点议题为创作题材,对于一位以少年儿童为第一视角的写作者来说,可能是更加困难的挑战吧。

王璐琪:这些创作题材是日常生活中的幽暗部分,若是家中有从事警察、一线教师、儿科妇产科或青少年精神科医生等职业,就会发现像小说中有过类似遭遇的青少年儿童很多。并不是每一位受害者都能得到大众及媒体的关注,一例被曝光的案子后面预估有十名默默无声的受害者没被发现。

以少年视角写作,有一处成人文学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视线的隐蔽性。孩童作为同样拥有智慧的人类,常因为体能上的弱小不具备“攻击力”而被成人世界忽视,其实儿童有自己的力量,去反抗命运的不公。

青报读书:你曾说儿童文学“应不避讳生活的灰度”,《回家》中被拐卖的孩子所面对的便是这一沉重的“灰度”。书写创伤或是社会矛盾时,如何平衡故事的真实性和少年儿童读者的心理接受度?对于现实的深度书写是否会有一个度的把握?

王璐琪:在犯罪、战争、疾病等极端且不可逆的伤害中,儿童需要更多保护。文学故事中,我们也要考虑儿童的心理接受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给孩子塑造一个虚假的、完美的世界。我们与儿童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在这个信息爆炸、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儿童汲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由大人掌控,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尽量真诚地展示真相,不要撒谎。文学作品应该让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只是在呈现社会不完美的一面时,尽量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心存希望。

青报读书:曾有人概括儿童文学创作——既要简单如童话,又要深邃如寓言;既要陪伴个体成长,又要塑造集体记忆——如同悖论,不可兼得。你如何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王璐琪:在我看来这不是悖论。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在最简单的事实中,集体创造的环境是一个人的总和。

阶段性存在的文学无意义

“大部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和成人相当”

青报读书:作家张炜有一个观点,他说,“严格讲只有文学,没有儿童文学”。我们会发现,每一本儿童文学类图书后都标注了读者群体的年龄段,似乎在什么年纪就要读什么书,作家会因此限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吗?你如何理解张炜的观点?

王璐琪: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在我看来,小学高年级往上其实无需注明年龄段了,大部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和成人相当了。我的书除了不识字的儿童,大家都可以读。

青报读书:在AI当道的今天,提升人们的感受力和审美体验,似乎更成为文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在《锦裳少年》里,你尝试书写昆曲的传承发展,更早的《刀马人》中,以界首彩陶作为叙事线索,关注传统文化似乎也成为你写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王璐琪:我是从2015年意识到一些民俗文化,一些非物质文化在逐渐远离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复制粘贴的社会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无论去哪里旅游,都能在步行街上看到和家门口附近差不多的小吃摊,很多东西被同质化,我们被二手文化包裹。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似乎要通过“变异”才能“挤”到人们的视线中。我从《刀马人》《锦裳少年》《千窟同歌》等一系列历史文化类的题材写起,试图“传播”些什么,当然,我本人对这些很感兴趣,了解它们使我的精神生活充实。

青报读书:在你看来,艺术性作为衡量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标准,是否变得愈发重要了?如某位作家所言,这是一个需要以强大的诗性,纠正和对冲数理逻辑造成的盲角与误区的时代?

王璐琪:是的。除了艺术性,我们应该写出更具智慧,甚至超越时代价值观的作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冲刷,从而留下来。回顾百年前的文学经典,无论国籍,能够留下痕迹的都是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作品,而非一时的畅销。儿童文学亦是如此,儿童文学若是只作为阶段性的读物,只在孩子某个年龄段出现,又匆匆消失,是毫无意义的,它应该使人时隔多年,依旧能够从中汲取到力量。这对作家来说很难,但是个好事,虽然整体市场受到了重创,可最终能生存下来的都是强者,不是吗?

真诚才是写作第一要务

“我始终相信图书的力量”

青报读书:现在看国内各大榜单,居于前列的儿童文学畅销书几乎无一例外都被国外的大IP占据。不知你是否也有自己钟爱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家,能讲讲喜爱她(他)的原因吗?

王璐琪:我喜欢罗琳的《哈利·波特》,因为每次翻阅都能让我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有勇气,要相信爱。”

青报读书:在你看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目前亟须突破的瓶颈是什么,我们与那些具有全球热度的作品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是叙事模式?营销策略?还是文化的隔阂?为孩子所写的文学作品,如何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产生独特的吸引力?

王璐琪: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足足笑了三十秒。“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目前亟须突破的瓶颈是什么”这个问题换成“中国文学创作目前亟须突破的瓶颈是什么”,同样适用。我们可以自信一些,不管所谓的全球热度,先把作品写好——真正地写好,不为了得奖,不为了投其所好,不为了“升官加爵”……就真诚地写作,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

具有全球热度的作品有两种,一种是经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显然已经经过时代的淘洗,留了下来,另一种由漫画改编,本身就有强大的读者群体,比如斯坦·李老爷子的漫威帝国,其粉丝文化和周边开采到了极致,全球范围内都有主题游乐园。说实话,作品和漫画我们中国有吗,有,且有很多,我们缺什么呢?想必这个问题轮不到我来回答,比如《西游记》这个超级大IP,除了几年前的动画片,其他的电影拍出来的能看吗?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青报读书:不知最近有没有去看《哪吒》那部动画电影,很想知道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会如何评价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传统人物的走红。这是否也会促使你更关注儿童文学的视觉化表达?未来会尝试剧本创作或IP开发吗?

王璐琪:看了。很开心,很高兴,很骄傲。哪吒是有名的叛逆形象,同样属于叛逆形象的还有孙悟空。不知是不是因为平时国人都很压抑和温顺,所以格外喜爱叛逆的文学形象。就如同昆曲最繁盛的时候在明清时期一样,人们生活的压力都投射到虚幻的文学形象上,在虚无中寻找出口。其实现在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我始终相信图书的力量。

我有两部作品影视版权已经售出,影视版权费都快花光了,但是还不见拍摄的影子。说实话,国内无论是儿童电影还是儿童动画都处于冷场状态,《哪吒》系列是一匹大黑马,希望它能够带动这一块市场。但据我认识的一位制片人讲:未来还是很难。

青岛日报2025年4月2日6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