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日讯 春意渐暖,又到了海鲜极为丰盛的季节,新鲜肥美的蛤蜊、扇贝、海蛎子等海产品纷纷跃上餐桌。然而,在这场舌尖盛宴背后,一种能在贝类、水、土壤或海底沉淀物中存活数月的“隐形杀手”正悄悄潜伏在生鲜美味中,它就是甲型肝炎病毒。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从科学视角揭开甲肝的神秘面纱,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甲肝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在14到45天,平均30天。甲肝以肝脏损害为主,发病时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疲乏,有时会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还会出现黄疸。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甲肝多急性发病,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一般不转为慢性。
市疾控中心专家汲璐君提醒,小心甲肝传播的三个“危险信号”。甲肝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常见以下几种情况:经食物传播,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海产品(如牡蛎、毛蚶、蛤类、泥蚶、蟹)、蔬菜、水果等,尤其是生食或半生食贝类等海产品,极易导致感染;
经水传播,饮用受甲肝病毒污染的水而受感染,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尤其是雨季的暴雨冲刷致粪便溢出粪池污染水源后,常造成甲肝的流行或暴发;
经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方,经甲肝病毒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粪便污染手、用具、餐具、玩具、衣物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
汲璐君提醒,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甲肝疫苗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满18月龄的儿童可免费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共需接种2剂次,分别于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1剂次,家长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成人如有甲肝疫苗接种需求,可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接种单位进行咨询,前往正规的接种单位自愿、自费进行接种,尤其推荐食品生产经营从业者、集体生活人员、沿海地区居住人员等重点人群自愿接种。
预防甲肝,还要把好“入口”关。汲璐君提醒,不要吃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在食用贝类等海产品时,应彻底烧熟煮透,加热100℃以上5分钟后食用更加安全;拒绝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蔬菜瓜果用流动水洗净,必要时可用淡盐水浸泡;生熟分开处理,定期消毒餐具;不饮生水;饭前便后、接触垃圾后要洗手;避免与甲肝患者共用餐具、毛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