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举办第三十八期协商活动: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青岛日报2025年4月3日7版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热议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动媒体、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旧换新政策推介活动;利用12345等平台,探索设立以旧换新惠民政策咨询热线,为市民、企业一站式解答相关问题。

●建立全市统一的家电回收平台,前端连接消费者,后端连接家电拆解企业,开展即时上门回收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业务,让消费者便捷、放心地享受回收服务。

●细化补贴条款,强化补贴监管,完善政策规则,严厉打击各类骗补套补行为,震慑违规者,保障市场公平与各方权益,确保补贴资金精准惠及消费者。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以来,按照国家有关部署,青岛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月26日,由青岛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12345·青诉即办、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38期协商活动举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以旧换新,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主题展开协商,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

本期协商活动由青岛市政协经济工作办公室承办。

嘉宾围绕“以旧换新,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主题展开协商。

优化消费环节,让市场“火起来”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有力抓手。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见介绍,去年以来,青岛扎实推进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2024年,全市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累计带动消费近200亿元,惠及消费者150多万人次,适老化改造惠及困难老年人家庭1.8万户,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近200部,完成500多辆公交车换新。2025年1月26日,青岛在全省16市率先出台加力扩围“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级工作方案,拓展补贴支持品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以旧换新政策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成本,激发了消费需求,有效提高了产品销售量。在前期调研中,市政协委员、青岛苏宁易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涛了解到,尽管有关部门前期做了推广宣传,仍有部分消费者不了解以旧换新惠民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参与方法,没有及时享受到这项红利。为了让以旧换新惠民政策更好地惠及于民,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动媒体、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政策、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同时,利用12345等平台,探索设立以旧换新惠民政策咨询热线,为市民、企业一站式解答相关问题。

左涛

“消费者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时,补贴资金先由商家垫付,后期再由相关部门审核兑付。目前,资金审核兑付周期较长。建议有关部门优化资金审核兑付流程,降低商家的资金压力。”左涛说。

高见介绍,为了缓解企业的垫资压力,今年,市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商务等部门,对参与线上、线下补贴活动的企业预拨部分资金,首批1.4亿元已拨付到位。“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高审核效率,压缩兑付周期,加速商家垫付资金的回流。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与家电企业、电商平台合作,发布针对性定制化产品,助力企业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高见说。

高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条件改善,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家两台电视、两台冰箱(冰柜)、两台洗衣机(干衣机),外加若干台空调的情况并不罕见。根据相关流程,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时,一个账户一个品类只能领取一张消费券。市政协委员、青岛富尔玛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麻奕彬认为,对于电视、冰洗、空调等产品而言,“一账户一品类一张券”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目前,国家已经放开了空调的补贴数量,允许一个账户领取三张空调补贴券。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向上级争取,扩容电视券、冰箱券和洗衣机(干衣机)券。

麻奕彬

为鼓励更多商家参与以旧换新,麻奕彬建议有关部门发布以旧换新惠民政策“明白纸”,内附商家申报模板,指导商家填报相关资料。

“以旧换新惠民政策的实施激活了市场、提振了消费,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有部分商家采用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秩序,比如在政策实施前人为抬高商品价格,随后利用国家补贴吸引消费者。此举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青岛市家电销售商协会会长高占辉建议,有关部门需细化补贴条款,强化补贴监管,完善政策规则。同时,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骗补套补行为,震慑违规者,保障市场公平与各方权益,确保补贴资金精准惠及消费者。

高占辉

政协委员和专家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积极回应。“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和专家对以旧换新工作的关心。市‘两新’专班设有51915350咨询电话,欢迎消费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高见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行业部门持续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督促相关方面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企业申报参与以旧换新便捷度。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今年,青岛将加大以旧换新产品价格和质量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先涨价后打折”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等行为。

打通回收堵点,让旧物“转起来”

以旧换新,不仅是消费革命,更是一场生态革命。在相关政策推动下,青岛的家电回收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循环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消费者购置新家电后,希望能将旧家电快速处理掉,但在我市部分区域,废旧家电回收体系运转效率还比较低,‘送新’和‘交旧’不能同步,消费者需要自己寻找废旧家电回收单位。这既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正规废旧家电拆解企业运营发展。”麻奕彬认为,实现家电以旧换新中“交旧”环节的畅通,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高效、规范、多元化的回收网络。他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多方力量建立全市统一的家电回收平台,前端连接消费者,后端连接家电拆解企业,开展即时上门回收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业务,让消费者便捷、放心地享受回收服务。

高占辉认为,引导消费者通过正规途径处理废旧家电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废旧家电回收、处置企业应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关部门可探索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置碳积分制度,消费者“交旧”领取碳积分后,可以兑换电影票、景点门票等,让他们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家电超期服役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左涛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如通过媒体从正反两方面介绍家电安全使用知识;联合专业机构送知识进社区、进学校;借助科普讲座、消费者现场观摩家电拆解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废旧家电危害性及回收重要性的认识,提醒消费者科学处置废旧家电。

在协商活动现场,海尔智家再循环产业回收总经理李秀庆介绍了海尔智家再循环产业发展情况。2021年以来,海尔智家积极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全价值链循环生态体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互联工厂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了‘双碳’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教。目前,教育基地已累计举办上百场科普活动,接待近5万人次,获得了山东省消费教育基地、青岛市环境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李秀庆说。

李秀庆

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的回收处置也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麻奕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青岛市大件垃圾回收处置存在暂存点随意选址、各类垃圾混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体系完善迫在眉睫。他建议,加强大件垃圾源头投放管理,在具备空间条件的居住区设置大件垃圾收运点和拆解处置设施。同时,根据市民需求,鼓励引导资源回收企业提供上门收集大件垃圾服务,避免乱扔、乱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回收循环利用是全链条推进‘两新’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同时,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相当于开启‘第二矿山’,可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并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发展。政协委员和专家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畅通废旧家电家具等产品规范化回收利用渠道,推动实现‘去旧更容易,换新更便捷’,全面加强废弃物的精细管理、有效回收和高效利用。”高见表示,回收循环利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希望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等各环节,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放大外溢效应,让城市“活起来”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以旧换新惠民政策的实施,不仅让消费者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将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设计精巧、功能强大的新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但左涛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新产品没有进入以旧换新补贴目录。他建议有关部门充分调研,将更多新产品、好产品纳入以旧换新,既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又能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扩围”是2025年以旧换新的发力点。青岛市商务局商贸服务与消费促进处副处长黄毅介绍,结合地方产业优势,青岛已将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纳入补贴范围。市商务局将采取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力、消费和生产紧密结合、宣传和引导全域覆盖、审核和监管全程跟进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以旧换新惠民生、扩消费、促生产、防风险。

黄毅

实体零售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繁荣市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实体零售企业在保供应、稳就业、促进商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占辉建议,有关部门在分配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时,适当向线下倾斜,鼓励消费者前往实体店铺消费。

如何承接以旧换新带来的消费活力,也是政协委员和专家讨论的焦点话题。近年来,新场景、新体验对消费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实体商家通过设施改造和功能创新吸引消费者。青岛已有一些嗅觉灵敏的实体零售企业行动起来,在商场内打造电竞互动区、亲子游乐区、拍照打卡区、社交休闲区等可逛、可玩、可拍的复合空间,提供持续性消费休闲体验。同时,加大与国潮文化、二次元、国漫、市集、公益、美食等热点的链接,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体验。高占辉建议更多商家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有所作为,共同繁荣青岛的线下经济。

“在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积极有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左涛说,去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更新升级。青岛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争取资金,推动工业、环境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工艺更新,助推产业升级发展,不断培育产业新动能。

高见介绍,2025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市发展改革委将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开展设备评估诊断,以高质量设备升级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价格高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麻奕彬建议有关部门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监管,同时,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拆解产业链。“青岛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抢占发展先机,支持相关科技企业扩大产能,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对此,高见介绍,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充电桩建设的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充电桩供给力度,推动充电桩建设纳入今年市办实事,全年将新增2.5万个以上;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将持续加强回收循环利用能力建设,推动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拆解,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  刘硕/文 于滈/图)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