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日讯 清明将至,春意盎然的青岛迎来了踏青赏景的好时节。为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假期,3日,青岛市疾控中心结合青岛本地特点,特整理以下健康提示,愿市民与家人畅享春日美好,平安归家。
防病护体 筑牢健康屏障
青岛春季海风较大,气温波动频繁,易诱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等疾病。出行时随身携带轻薄外套,适时增减衣物;前往栈桥、八大关等人流密集区域,建议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风险。市疾控中心专家彭佳慧建议,大家积极接种新冠、流感、水痘等疫苗,减少患病风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就近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若发病前有外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彭佳慧提醒,诺如病毒感染后,儿童以呕吐症状多见,成人以腹泻为主。清明假期期间,易在旅游团等群体中引起聚集和暴发疫情。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需谨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重视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消毒,包括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的消毒;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需要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操作指引进行处理。
春季,手足口病发病随着气温的升高将逐渐增多,其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彭佳慧建议,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假期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市民假期前往公园草地等区域应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同时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回家后立刻洗澡并仔细检查身体是否有蜱虫,特别是要注意头发和耳后等不易被发现的部位;在前往可能存在蜱虫的区域之前,在皮肤裸露处涂抹适量的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蚊剂,但只推荐2岁以上人员使用。
安全出游 规避意外风险
崂山、浮山等景区部分路段湿滑,市民登山游玩时一定要穿防滑鞋,避开未开发区域,关注天气预报,适当准备必需衣物(防凤、防寒衣物)、雨具、防晒用品等,防范春季大风导致的落石、滑坡。市民在海滨游玩时,海边礁石湿滑,涨潮时勿冒险登礁,带孩子赶海需全程看护,警惕突然海浪。市民要谨慎参与海上快艇、潜水等水上项目,选择正规运营机构,全程穿戴救生设备,登山、骑行需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建议结伴出行并告知亲友行程。
此外,青岛春季花粉、柳絮增多,市民外出可佩戴防风镜、口罩,归家后及时清洁鼻腔。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春季海风较凉,早晚需添衣保暖。儿童在沙滩、景区游玩时需防走失,可佩戴联系卡。
市民假期出行建议错峰出行,优先选择地铁、公交等绿色交通。若自驾出行,彭佳慧建议对车辆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状态,驾驶途中遵守交通规则,系好安全带,切忌疲劳驾驶。爬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时,可置办应急医疗包,包括口罩、防蚊虫叮咬的喷雾、碘伏棉签、创口贴、干湿纸巾、免洗手消毒液、抗过敏药、止泻药、跌打损伤喷雾剂等。
乐享美食 健康品味春味
清明前后本地蛤蜊、蛎虾等海鲜肥美,务必煮熟食用,避免生食引发腹泻,过敏体质者谨慎食用贝类,选择正规餐厅,避免路边无证摊贩。荠菜等春季特色食材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勿自行采挖路边野菜,谨防农药污染或误食有毒植物。
家庭聚会注意生熟分开,蛤蜊、海螺等海鲜需彻底清洗、煮熟食用;剩余饭菜及时冷藏,隔夜海鲜不建议再食用;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