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5日讯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居民外出踏青等室外活动逐渐增多,接触野生鸟类的机会也增加。近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了解人感染禽流感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预防方法。
市疾控中心专家高钰介绍,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某些亚型引起的禽类流行性感冒,我国目前已发现和确认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亚型有:甲型H9N2、H5N1、H7N9、H10N8、H5N6、H6N1、H7N4等,这类病毒主要在禽类中传播。当这类病毒跨越物种,机会性感染人,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就称为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冬春季多发。目前认为直接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排泄物及接触其排泄物污染的物体,是人感染的主要途径。
人感染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而不同。轻症病例仅表现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咳嗽、流涕等。典型病例出现发热(39℃以上),伴有咳嗽、头痛、肌肉酸痛,部分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型病例病情可进展迅速,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肺炎,并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休克等并发症。人感染H5N1、H7N9和H5N6禽流感病例以重症居多,病死率较高,而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轻症居多。
“人感染禽流感与普通季节性流感有什么不同?”高钰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为流感患者及其被污染的物品,人感染禽流感主要的传染源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病、死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流感病毒均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季节性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而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禽类,偶发感染人类,目前尚未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高钰解释,人感染禽流感和季节性流感同为流感病毒,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有甲型H1N1和H3N2型以及乙型Victoria系;人禽流感病毒主要有甲型H9N2、H5N1、H7N9、H10N8、H5N6、H6N1、H7N4等,其中引起关注的是高致病性H5N1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同时还对禽类养殖业的正常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如何预防禽流感病毒感染?高钰介绍,目前尚无预防人感染禽流感的疫苗,市民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方式有效预防: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或者近距离接触活禽、其它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不购买来源不明的禽类产品,不加工食用病、死禽;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到正规市场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制品,砧板刀具等生熟分开,食物煮熟煮透,加热充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禽类养殖、加工、销售职业人群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禽类后注意彻底清洁双手,注意工作场所要及时清洁和彻底消毒。“有禽类接触史者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禽类接触史。”高钰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