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6日讯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踏青郊游的传统节日。此时,通往春天的营养快车已经悄悄发车了,各种时令美食也纷纷登场。
咬一口甜润清香的红豆青团,软糯可口满溢记忆中春味的艾粿,满盘春色的鸡蛋炒香椿,唇齿间满是山野之色的炒春笋。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小学生,如何在清明假期保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既享受节日美食又保证营养均衡,是每位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关注的话题。近日,青岛市预防医学会从小学生营养需求特点、清明传统食品的科学选择、节日期间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广大小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份实用的饮食指南,帮助孩子们吃得健康、成长得更好。
春日里小学生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呢?专家建议,春季小学生的基础代谢率高,活动量大,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6到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这一时期的身高体重增长虽不如婴幼儿时期迅速,但身体各系统持续发育完善,特别是大脑发育进入关键阶段。
据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问题并存,约20%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超重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达到15%左右。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7-10岁儿童每日能量需求约为1800-2000千卡,11-13岁儿童约为2200-2400千卡(具体数值因性别、体重和活动量而异)。
专家说,除了充足的能量供应外,以下几种营养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尤为关键:
优质蛋白质,每日需要50-70克,是肌肉、骨骼和器官发育的基础材料,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优质蛋白来源包括鸡蛋、牛奶、鱼虾、瘦肉和大豆制品等。
钙质,每日需要800-1200毫克,是骨骼和牙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奶制品是钙的最佳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钙100毫克。
铁元素,每日需要12-18毫克,缺铁会导致贫血,影响认知功能和免疫力。动物肝脏、红肉、动物血制品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
维生素A,每日需要500-700微克视黄醇当量,对视力保护和皮肤健康至关重要。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富含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发育,全谷物、瘦肉、蛋类中含量丰富。
膳食纤维,每日需要15-20克,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全谷物、蔬菜水果是良好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胃容量相对较小,但营养需求高,因此应采取"三餐两点"的进食模式,即在早中晚三餐之外,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健康的加餐,以保证营养的充足摄入。
笋蕨初萌已可烹,芋魁新掘尚带泥。清明传统食品有哪些营养,家长们又该如何科学选择呢?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节令食品,春笋代表着山野之美,青团蕴含着清明风俗,荠菜寄托着田园之趣,香椿散发着木叶清香。这些传统美食往往蕴含着养生智慧,但也需要科学选择和搭配。
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用艾草汁或麦青汁拌入糯米粉,包裹豆沙、芝麻等馅料制成。从营养角度看:艾草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豆沙馅提供植物蛋白和B族维生素,但糯米不易消化,儿童一次食用不超过1个(约50克);糖尿病患者慎食;最好趁热吃,冷后更难消化。专家建议,市民可尝试用部分糙米粉替代糯米粉增加膳食纤维;馅料可加入少量坚果碎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搭配绿茶或山楂茶助消化。
清明粿形态口味多样,有甜有咸。常见的有:萝卜粿,白萝卜丝为主料,低热量、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是较为健康的选择;芋头粿,芋头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和钾元素,但油炸版本热量较高,建议选择蒸制方式。专家建议,小学生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到2小块(约50-100克),避免影响正餐食欲;优先选择蒸煮方式制作的品种。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此时春笋鲜嫩可口,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是极好的时令蔬菜。春笋低热量(每100克约25千卡)、高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含一定量的天冬氨酸,具有天然鲜味。专家建议,春笋粗纤维较多,消化功能较弱的孩子不宜过量,烹饪前建议焯水去除草酸。专家的推荐做法包括春笋炒肉片(荤素搭配)、油焖春笋(控制油量)、春笋排骨汤(焯水去涩味)。
香椿芽是富有独特风味的春季野菜,也是最受欢迎的清明时令菜,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约40毫克)、胡萝卜素和钙质。专家建议,香椿因含亚硝酸盐,务必焯水后再烹饪,初次尝试者少量测试是否过敏。经典搭配包括香椿炒鸡蛋(蛋白质互补)、香椿拌豆腐(植物蛋白组合)。
荠菜有“三月灵丹”之称,属于药食同源的春季野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质,传统认为有明目功效。健康吃法包括荠菜猪肉饺子(控制肥肉比例)、荠菜豆腐羹(清淡可口)、凉拌荠菜(保留更多维生素)。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在溪头荠菜花。清明节假期,小学生们如何健康饮食呢?清明小长假期间,孩子的生活节奏可能被打乱,饮食也容易失去规律。专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家长为孩子维持健康饮食。
为了让小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吃得健康,家长应确保孩子定时三餐,即使外出扫墓或旅游,也尽量按平时时间进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主食要减少糯米食品的摄入,搭配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增加鱼、蛋、豆制品的比例,减少油炸肉类,多吃时令蔬菜(如春笋、菠菜)和水果(如草莓、橙子)。 孩子在假期内可以合理加餐,建议准备一些便携健康零食,如小包装坚果、酸奶、水果等,避免孩子因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
扫墓野餐时注意食物保鲜,易腐食品冷藏携带,勤洗手或用消毒湿巾清洁。清明节天气渐暖,食物容易变质,家长一定要避免让孩子吃隔夜或未妥善保存的食品。市民要慎食陌生野菜,不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避免中毒风险,购买野菜要选择正规渠道。
清明祭祖常有大鱼大肉,市民要保证足够蔬菜摄入,荤素比例建议1:2。 在食用糯米制品的同时,安排全谷物、杂粮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节日饮食往往偏干,注意提供汤羹类食物,如菠菜猪肝汤、紫菜蛋花汤等。
特殊体质儿童的饮食,要注意过敏反应,谨慎尝试新食物,尤其海鲜、坚果类,了解家族过敏史。肥胖儿童要控制糯米制品和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比例。消化不良的市民要少量多餐,避免油腻、生冷和过多粗纤维食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在清明踏青时如何进行营养消耗的补充呢?专家介绍,清明踏青是传统习俗,也是孩子增加户外活动的好机会。市民踏青要提前1小时进食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香蕉等,提供持续能量。 踏青中,每小时补充100到200毫升水,可携带便携水果(柑橘、草莓等)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外出游玩时,应尽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避免路边摊的不洁食品。运动后,市民要及时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鸡蛋)帮助肌肉恢复,搭配碳水化合物补充糖原储备。
清明时节的食物裹挟山岚灵气,沉淀春日绿意,承载着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情思。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市民在缅怀先人、感受春意、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孩子的饮食健康与膳食营养。通过科学搭配、适量多样的原则,让孩子既能享受传统美食的乐趣,又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