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0日讯 19日至20日,第八届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青岛举行。会议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辑与导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青岛电影学院AIGC影视应用及知识产权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中心、青岛北影金象影视有限公司、青岛黄海学院省级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心共同承办。大会汇聚全国300余所高校、40余家企业及800余位专家学者。他们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图景展开深度研讨。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影视艺术专家委员会揭牌成立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大视听领域,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协同构建“AI+影视”教育新范式,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底蕴的影视新质人才,助力中国影视工业化发展。
第八届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青岛举行
开幕式上,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教授致辞。他表示,青岛电影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电影全学科本科院校,秉持“强综合、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理念,依托东方影都影视基地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建成虚拟动捕棚、XR虚拟拍摄系统等国际一流的影视设施,实现“课堂-片场”无缝衔接,学生参与《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影片制作,强化实践能力。
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致辞
大数据与AI数字孪生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教授分享了该校在数字营销创新基地等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并呼吁学界与业界深化协同,共同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教育转型挑战。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致辞
“人工智能技术正对视听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尤其在艺术创作与工业制作领域催生新机遇与新挑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兼应试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在致辞中表示。她强调,要实现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推进艺术教育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梁忠环在致辞中介绍了该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重点分享了与青岛本地科技产业的深度合作成果。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梁忠环致辞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发展历程,强调分支机构和专业委员会对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特点、时代特征的影视实践教学新体系,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教学挑战。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致辞
本次会议设置八大主题论坛及六大实训工作坊,议题覆盖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应用、虚拟制作技术、AIGC全流程实训、产教融合生态建设等前沿领域。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黄玉波,浙江传媒学院陈奕,青岛电影学院副院长金梦玉等专家学者,分别从认知重构路径与生态建设方案等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路径,提出增强实践教学赋能效能、发挥新质人才培养引领作用的具体策略。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兼应试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致辞
会议期间,青岛电影学院联合东方影都产业园、佳能等头部企业,发布多项校企共建实验室及新技术成果。在“大视听新技术新业务展示”环节,学校重点推介了JINXIANG.AI创意平台,其跨模型贯通模块与安全创作系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合规高效的AI创作环境,现场还开放了数字人拍摄、LED虚拟影棚、空间AI影像(NeRF)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参会者踊跃互动。此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影视艺术专家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青岛电影学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将联动两岸高校推动影视艺术教育差异化发展,深化工作室制与项目制教学模式创新。
本次会议设置八大主题论坛及六大实训工作坊
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与会者还围绕新应用智能体赋能专业教学创新、人工智能环境下新文科专业升级等议题展开交流,并分享产教融合实践案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大视听实践教学生态重构路径。本次大会通过学术研讨、技术展示与产业实践多维联动,为人工智能与大视听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作为主办方之一,青岛电影学院将依托国有民办体制优势,持续深化技术驱动的教学改革,以产教协同激活创新动能,为中国影视教育转型升级贡献“青岛智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