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份“生命契约”从青岛出发,23岁张同军奔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

昨天上午,来自青岛海信集团的23岁小伙张同军踏上开往济南的列车,他将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如果一切顺利,张同军将是青岛市第1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就在前天,马广涛在济南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正式成为青岛市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青岛成为山东省内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超过百例的城市。从张同军开始,青岛率先走上了向200例冲击的路。

岛城捐献者站台爱心传递。视频剪辑 赵彤

3年等来“生命的召唤”

昨天,青岛市红十字会和崂山区红十字会为张同军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仪式。 “2017年,我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去参加义务献血,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是否愿意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说不定有一天能挽救别人的生命。 ”张同军告诉早报记者,他当时就了解到,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几率不高,尤其有很多白血病患者都在等待着能配型成功后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他当即决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时隔3年,在得知与患者配型成功后,张同军没有犹豫。他说,当初的决定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使命。

“上个月收到‘生命的召唤’后,我就开始了各项准备,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也说服了父母支持我。 ”张同军说,起初父母听说他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表示有些担心,以为他需要忍受骨髓穿刺的痛苦,经过张同军的知识普及,父母消除了顾虑。

公司很支持 同事说敬佩

张同军告诉早报记者:“高中作文里反复使用的一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次捐献让我和素不相识的另一个人建立生命的桥梁,这是我的使命,一件小事却有很大意义的使命。 ”

海信家电总裁办公室主任尹志新介绍,公司得知张同军将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事情后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人员全力协助张同军捐献事宜,同事们也都很支持和敬佩他。

尹志新说,他们公司非常重视年轻员工的培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海信有一大批像张同军一样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激扬青春、奉献社会的进程中努力奋斗着,积极为社会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崂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张同军及所在的单位对这次捐献工作都非常积极配合,预计在济南经过5天的准备后,张同军将正式进行采集捐献,他也将成为崂山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与第100例捐献者碰面

12月4日上午,青岛市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广涛成功实施捐献后回到青岛,他下火车的时候,正巧是张同军将要登车赶赴济南的时间。两人在站台上匆忙碰面,“感觉怎么样? ”张同军问马广涛,马广涛告诉他:“身体上任何感觉都没有,精神上又受到一次洗礼。 ”

马广涛告诉记者,他在大学期间无数次宣传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次亲身体验,捐献造血干细胞很轻松。他呼吁,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队伍中,为那些生命岌岌可危的白血病患者多留一份“生命的火种”。“我们准备专门为马广涛召开事迹报告会,表彰他的大爱精神,让年轻人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有爱,有温度的人。 “西海岸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介绍。

100份“生命契约”!从青岛出发……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微尘”获选的颁奖词。

颁奖词里这座“良心”城市青岛,其实不仅有在困难中伸出援助之手的微尘,也有送出“生命礼物”的九月天使,还有连续25年12次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荣誉……如今全省入库志愿者数量和捐献数量均第一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成绩,再为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添一份厚重。

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100份“生命契约”,送出100颗“生命火种”,这温暖从青岛出发,让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100名因白血病而生命垂危的患者,见到希望的光芒。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免疫系统重症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从本世纪初期开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血液病,在此领域的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造血干细胞供者绝大多数需要在非血亲人群中寻找,配型相合的几率仅为十万分之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是要汇聚更多人,来将这十万分之一的几率变为现实。

到今年11月,全国已有283万余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10395人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90786名患者申请过查询。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解还存在于上个世纪的“骨髓移植”中,捐受双方都需要做手术,承受较大痛苦的骨髓穿刺,也就是传统观念的“取骨髓”来挽救患者。在那个年代,只有近亲属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来挽救亲人的生命。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取骨髓”式的移植早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捐献者身体完全没有影响,并且对患者康复更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身体完全没有影响,就像是一次献血一样。 ”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欣说,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是有一个自我修复和重建更新的过程,捐献后造血干细胞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修复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在全球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因为捐献继发或引发的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患者最后的希望。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年轻患者特别多,尤其是孩子更多,他们的发病很急,死亡率高,目前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而且也只有移植能达到挽救生命、治愈的目的。

青岛的捐献者们是谁?

从2004年2月,青岛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谢振华成功挽救一名河北小伙的生命开始,到今年12月3日成功实施捐献采集的青岛第100例捐献者马广涛,16年以来,青岛市已为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血液病患者奉献了100份“生命血脉”。山东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在今年11月初刚突破900例,青岛市的捐献者数量目前以100例排在全省第一。放眼全国,同类城市中只有杭州、宁波等少数几个城市已突破100例,青岛的捐献数量排在全国第一梯队。

据统计,青岛的这100位捐献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医护人员、公务员、教师、警察、公司高管、普通职员、大学生、个体私营者、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社会职业,每一例背后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故事里有全国第一例护士捐献者谢振华,山东第一例母亲捐献者李梅,全国第一例一人救两名血液病儿童的王腾飞,全国第一例宗教界捐献者寂通法师……2011年7月,我市第38例捐献者王莉莉到北京采集了造血干细胞,捐给一名13岁韩国白血病小男孩,受到韩国驻青领事点赞;青岛第11例捐献者周淑玉,她在为自己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儿治病过程中,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志愿者,“幸运”地和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尽管年龄已经比较大,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捐献的决定,她说因为知道白血病患者母亲的心情……

到目前,青岛市共有3.275万余名志愿者的配型资料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供需要的患者检索配型,这3万多颗“红心”在随时准备着,等待来自生命那“血脉相连”的召唤。

这份爱心是怎样传承的?

“爱心是能相互感染的,像一颗种子长成大树。”青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韩黎宾说,捐献者们以及志愿者们都有着助人的热情,每一位捐献者都本着舍己为人的崇高想法,去实践大爱的行动,这足以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他们带回的成功捐献挽救生命的消息,也鼓舞着后来的捐献者坚定信念。

“很多单位特别配合捐献者,给捐献者各种鼓励,有特别好的氛围。”青岛市红十字会组宣处长张少芹说,前些年遇到过个别志愿者不敢去捐献,也有个别单位不配合志愿者捐献,这些年这类情况已经几乎不见了,越来越多人和所在单位都认识到,这是一种来自社会的责任,用爱心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比其他任何事都重要。今年7月,青岛市第9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崔恩良成功实施捐献后,他所在的单位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将崔恩良驾驶的26路公交车打造为“恩良号”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宣传车。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交车司机,开上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车,这是职业生涯中最高的荣誉。 ”崔恩良这样对早报记者说。

还有很多单位,为了保障本单位捐献者职工顺利实施捐献,派专人保障后勤工作,给予捐献者各种奖励和表彰。青岛西海岸新区、莱西市还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当地“见义勇为”表彰。青岛多位捐献者也获得过“山东好人”“十大杰出青年”“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荣誉。

青岛以爱闻名,城市里传递着浓浓的爱,人们被爱的氛围感染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王鲁青)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