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特刊| 一周说 落“实”处 解“难”题


青岛日报2020年12月9日13版

落“实”处 解“难”题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纾民怨、聚民智、暖民心。到目前为止已受理各类诉求218万余件,办结率98.19%。一个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运作顺畅,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正在加速形成。

随着“三我”活动深入推动,触角自然地延伸到了整改“深水区”。之前容易解决的已迅速得到解决,可谓皆大欢喜。而留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或牵涉到部门利益关系的调整,或牵动敏感问题和历史积案,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因此,一些市民在反映过此类问题之后,不是碰到了“阻隔墙”,就是被绕进了“路径依赖”的怪圈,或者干脆遭遇整改的“表面文章”,很难落到实处,令他们叹息“太难了”。

市民叹息“太难了”,是一个信号,催促一些区市、部门在回复整改中尽快推倒某些人为设置的“阻隔墙”。

不可否认,面对公众关切的问题,因为各种原因,依然有一些部门能“捂”则“捂”,想“堵”就“堵”。在面对百姓留言和质询时,一些基层部门还存在不愿说、不会说和糊弄着说的问题。日前,市民向先生在本报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留言,反映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七宝山村有一家养殖场占用了其作为基本农田的口粮地,从2016年开始,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始终没有得到正面答复。“今年我们再次反映,这次终于有回复了,但回复内容与事实不符。”他感慨说,“4年过去了,为何老百姓反映个问题这么难!”

农村基本农田被侵占,涉及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益和国家土地红线问题,可是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4年时间里,村民面对的似乎总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阻隔墙”。不仅如此,在“直通12345”平台的留言中,当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环境评估、收取费用等敏感问题时,部分区市、部门在回复中也会出现讳莫如深、偷换概念、王顾左右而言他等现象,无形中为百姓建起屏障。这种避重就轻的整改态度,必然导致公众不满、质疑,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伤害。

市民叹息“太难了”,也是一记警钟,提醒一些区市、部门在面对市民心声时,不要滑入“路径依赖”的怪圈。

应该说,人们一旦主动或被动进入某种思考和行为模式,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被不断强化。面对市民求助,一些区市、部门之间习惯“踢皮球”的处理方式,正是“路径依赖”的最好例证。近日,市民王女士拨打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她之前在新意新象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给孩子报名绘画培训,学校倒闭后有600多元的学费退不回来。可因为该公司的注册地在市南区,经营地却在市北区,导致两区的主管部门都不愿意“接球”,600多元钱要了半年还是没着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陷入“路径依赖”怪圈的问题并非少数,一些区市、部门在整改遇到政策限制、部门权限、交叉职能问题时,惯于固步自封,甚少“向前一步”。采访中,一位市民坦言,在面对百姓难题时,如果相关区市、部门一直无法突破观念或规范的限制,尽可能走出“舒适圈”,真正提升整改实效,那么,这种“惯性”必然会成为桎梏“三我”活动创新发展、更上层楼的“绊脚石”。

市民叹息“太难了”,同样还是一个警示,敦促一些区市、部门在整改工作中,不要只做表面功夫,而要努力“深耕”,一改到底。

今年10月,李沧区鼎世华府小区的居民在“直通12345”平台反映,小区西门外的清泉路乱停车现象严重,居民开车进出都非常困难。交警李沧大队落实办理后回复称,四流中队正在协调周边相关单位、社区对违法停车进行协调停放。交警李沧也将安排警力对该路段加强巡逻力度,发现车辆违法行为及时劝离、处罚。但自从10月10日第一次反映后,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善。截至目前,该小区居民已经在平台上连续5次反映该问题。一位居民感慨说,“治理乱停车问题能不能别应付了事!”

无疑,回复不做表面化文章,需要有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和看得见的整改实效。随着城市扩张,车位供需倒挂问题日益严重,乱停车问题已成为横亘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座“大山”。但面对难题,相关部门应该拿出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魄力,不敷衍,不回避,把整改问题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实处,方能显出整改的决心和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开弓没有回头箭,攻坚关头勇者胜。青岛如今正在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新起点,而随着“三我”活动进入勇闯险滩、啃硬骨头的纵深阶段,唯有破除“阻隔墙”、跳出“路径依赖”、发扬“深耕”精神,努力抓住整改的航向标,守住为民请命的压舱石,才能以坚定不移的决心、一鼓作气的气魄、求真务实的行动,开创出全面整改的新局面。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