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
改革创新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从2013年起,青岛市建立教育改革成果评选和经验推广机制,在前五届教育改革成果评选中,推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教育改革成果,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2020年,青岛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第六届青岛市教育改革成果评选活动,评选出教育改革创新奖10项、优先发展教育贡献奖2项。即日起,青岛市教育局联合《青岛日报》开辟“第六届青岛市教育改革成果巡礼”专栏,对获奖项目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市北区:
实施“四项工程”夯实基础
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市北样本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逐渐被认可、被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协同双方边界模糊、责任错位、方法单一等问题。基于新时期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需求,市北区以“政府主导、全域统筹、互联互通、共建共治”为指导理念,创新实施新时期区域家校协同育人改革,通过组织机构完善、共育平台建设、人才资源培育和特色品牌建设“四项工程”,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温度的教育共生体,形成了区域家校共育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生动局面,打造了新时期家校协同育人区域解决方案的市北样本。
■青岛滨海学校运动会上英姿飒爽的家长方队
组织机构完善工程:
举全区之力做好家校协同育人这件事
市北区教体局建立了三级统筹领导机构。区级层面成立市北区家校协同育人领导小组,科学、系统、全力统筹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区教体局层面,成立局家校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作为全区教育系统指导家校共育工作的最高机构,负责对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调动和整合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关系,为区域内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与服务。随着工作的推进,市北区教体局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筹建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各学校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个性化指导与服务。校级层面,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健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机构,配备一名家校总协调员,做好家校协同育人的组织协调工作。
市北区健全四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普遍成立了校(园)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制订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规范家长委员会的运作。成立“市北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联盟”,进一步畅通各校(园)家长委员会之间、家长委员会与区教体局家校共育指导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协作渠道。
校务委员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许多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兼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家长通过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治理,发挥其在德育、实践活动、化解家校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多元共治的现代学校制度。用好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厘清需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审议的事项,制订办事流程,让家长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
共育平台建设工程:
手机平台串起20万人“家教朋友圈”
市北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均成立了家长学校,做到了有牌子、有组织、有师资、有课程、有质量,保证让每名学生家长每学年都接受不少于4次8学时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实施家长学校常态课的标准化建设,授课前区教体局制发“关于组织家长学校授课的通知”,设置标准化的集体教研流程和授课流程,结合形势提供授课菜单,组织教研人员入校听课,有效保障了家长学校常态课的质量。目前,全区建成10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中小学幼儿园,21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在近两年的青岛市家庭教育优质课大赛中,市北获得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
市北区教体局组织各中小学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推动优质家庭教育资源走进社区,开展亲子互动、家长分享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做百姓身边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让家庭教育指导走进千家万户。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区办民生实事,在全区137个社区开办了“父母学堂”,每个站点年均举办2次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沙龙活动,切实把家庭教育的社区平台做实。目前,市北区已打造8处市级示范家庭教育服务站、31处市级示范父母学堂。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居家学习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与功能。早在2018年,市北区教体局就自主研发了基于手机端的“市北家校合作平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庭、学校教师和教体局工作人员约20万人全部通过手机加入平台,打造了区域家校共育的“朋友圈”。各中小学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平台,开发了“营养食谱”“自主选课”“家长数字通行码”“十个一打卡”“家教云课堂”等多种特色应用。疫情期间,区教体局在平台上开设了“慧心智教微课堂”专栏,推送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微课。还有不少学校运用家校合作平台上报健康信息、召开“云家长会”、直播网课和班会,为学生家长提供了最便捷的居家学习服务。
人才资源培育工程:
引进大咖培育专家动员“市北好爸妈”
家庭教育需要专家的力量。市北区吸收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建家校共育专家智库,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项目学校的培育、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培训等方面,指导全区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组织市家庭教育特聘讲师团市北成员、市教育局“家长面对面”宣讲团市北成员,遴选中小学幼儿园持证的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组建市北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宣讲团,直接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于广大家长。借助市北区品牌公益项目“温心计划公益创新平台”的力量,招募具有心理专业、法律专业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志愿者370人组建了“温心家庭教育讲师团”,为“市北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活动提供专业资源支持。
市北区教体局培育家庭教育骨干力量。设立了区级家庭教育教研员,组建家教教研中心组,提升基层家庭教育师资水平。实施家庭教育“种子工程”,分期分批培训德育干部及班主任,使之成为各学校幼儿园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下一步,市北还将选拔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教师,纳入区级名师培养序列,建立培养人选工作室。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和认证制度,力争3年内培养100名持证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好爸妈”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一极。各中小学幼儿园在家长中选聘有一定家庭教养知识、较高组织能力和义工情怀的家长,组成“市北好爸妈”家长志愿服务队,有效发挥优秀家长的引领、辐射作用,也开辟了参与学校治理的另一条渠道。青岛富源路小学校家委会招募家长组建了志愿者团队,保障校门前的秩序。青岛立新小学、青岛第二十一中学、青岛滨海学校等多数建有食堂的学校,以家长义工的形式让新生家长轮流参与食堂的护导服务,监督学校的食堂管理。青岛第五十三中学招募有专业特长的家长组建了“卓尔家长讲师团”,和老师们共同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卓尔实践课程”。青岛湖岛小学遴选34名有专业特长的家长组建了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助力团,参与课程编写和授课。
特色品牌建设工程:
区级课程引领“一校一品”全面开花
在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慧心”家长学校课程包括全员覆盖的通识课程,解决难点问题的进阶课程。学校自编了家长学校校本教材《父母学苑》,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家长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学校实行学员“学分制”管理,从参与课程、活动及学习反思的撰写等多个维度,对学员进行过程记录和评价,学年度末据此评选智慧家长。在青岛长沙路小学,校本课程“一封家书”,引领家长以为孩子撰写书信的形式,将学习到的育儿知识内化,应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青岛明德小学的“好家规伴成长”家庭教育课程遵循家校融合理念,引导家长建设优良的家训家规,以好家风熏染好品质。
市北区教体局研发区级专题课程,“慧心智教”紧紧围绕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区域家庭教育专业品质课程,在全区开展专题家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各中小学、幼儿园也结合实际开设了具有本校、本园特色的家庭教育校(园)本课程,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家庭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市北区还联合岛城知名公益组织实施中小学“温心家教计划”,以亲子关系、规则意识培养和危机心理干预为三大着力点,为市北学子及其家长提供专业服务。市北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是“温心家教计划”的主打项目,热线开通至今,先后吸纳和培训了29名具有国家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老师和57名具有相当于心理咨询师同等水平的心理工作者用于接听并解答咨询求助。市北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自开通以来,已开展服务3107次,针对热线接听工作人员的培训达1160人次,案例督导会75次。通过热线咨询转为中、长期个案辅导的案例至今已达297例,其中家长咨询占比77%,学生咨询占比15%,其他占比8%。疫情期间,市北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面向全市承接24小时公益咨询服务。
专家点评:
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样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唐汉卫
市北区围绕新时期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形势,精准对标区域内家庭教育的新需求,着力打造组织机构完善、共育平台建设、人才资源培育和特色品牌“四大工程”,以家校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使命、共同责任、共同行动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借助“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市北区教体局开发使用了手机端的“家校合作平台”,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联通起来,不断完善家校共育的体系现代化、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功能一体化,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无限可能,是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之举。此项目另一创新之举,是将家校协同育人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四级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校管理权限清单等措施,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置于教育治理的大视野中去谋划、去安排,既充分体现了该区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发展,也提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广度,堪称“区域整体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样态”。(来源:青岛市教育局政务新媒体“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号:qdsjyjxcc))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