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未来:一座“职教城”的课程表
国际职教城的开工奠基,将聚合优势资源推进青岛职业教育改革进程
青岛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最根本的依靠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城市发展既需要大量的高精尖科研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工匠人才,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产教融合,是青岛教育多年来的夙愿。青岛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是全国城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从1989年开始,青岛就已开展了中德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职业学校占地小、规模小、条件差,学生实训难以找到合适场地,接待慕名来学习的同行捉襟见肘。在一个园区里聚合职业教育学校和相关产业,让产教联动、教城融合、产城合一,青岛曾为这个设想做过多种尝试。
■青岛国际职教城效果图。
8月11日上午,青岛国际职教城开工奠基暨签约仪式在即墨区举行,青岛职教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以职业院校建设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育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这座城是青岛教育体系升级与迭代的标志,是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当下进行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
这座城,聚合最新科技元素
青岛国际职教城委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团队进行规划,规划核心区面积12平方公里,将新加坡的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概念规划,以人为核心,全面考虑产业、教育、科技、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规划坚持生态设计、生态建设、生态运营的理念,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空间。着眼城市未来发展,坚持智慧高效,“城”里将建设便捷完善的综合性绿色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基于5G技术的智慧城市系统,实现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进家庭,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智慧“样板城”。
职教城将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物流、汽车制造与维修等板块,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也将为青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
这座城,吸引高端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育装备制造”的定位吸引人,青岛在这些领域中的成绩以及招商的诚意打动人。6月23日,在深圳举办的“深商十大产业联盟高科技高成长峰会暨青岛国际职教城招商引资推介会”上,25家企业集中签约,意向投资总额312亿元,青岛国际职教城收获了前期招商成果,也向深圳商界成功做了自我介绍。
职教城引进了一批人工智能企业。重点打造商用卫星、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等“AI+”产业方向,引入开金控股商业卫星产业基地、智行者无人驾驶产研基地、深圳蓝胖子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中南高科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产业龙头项目。
职教城引进了一批互联网教育企业。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引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吴建平院士团队领衔的清华—青岛互联网智慧教育研究院、妙医佳数字健康青岛2030、日本秋田互联网汽车后市场、亿达智慧科技产业园等“互联网+”产学研项目。
职教城引进了一批教育装备制造企业。聚焦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教育装备产业基地,引入教育装备制造的龙头项目——深圳心里程教育装备产业园、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龙头项目——康力优蓝教育机器人项目。
这座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11日,青岛国际职教城教育及实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会永久会址、国际职教城基础设施项目、国际职教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四个项目同时启动开工。
■青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实训中。国际职教城的开建,必将使青岛职业教育实现质变。
青岛国际职教城教育及实训中心是职教城范围内建设的第一个教育项目。整合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健康护理等6大专业领域,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
教育及实训中心里,学校总建筑面积为57.12万平方米,共由11个建筑组成。校园西侧为共享实训区,结合社会资源打造成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技术研发服务和企业真实生产于一体的大型共享实习实训基地。校园中间为教学生活区,设计有2个教学实训楼组团、1个公共基础教学楼、1个行政科创综合大楼、10栋学生宿舍楼、两栋教工宿舍楼以及两座食堂。校园东部为共享文体区,包含一组由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风雨操场组成的文体中心建筑,以及标准操场、各类球场等运动场地。
中心计划引进多所职业学校,根据初步建设方案,学校规划设置17大类专业群,67个专业。主要为软件技术类、信息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类、智能制造类、通信类、新能源类等专业群。重点建设10个创新实训中心、6个高端企业技术平台和4个研究中心,结合院系情况分布在教学实训组团和共享实训区中。
这座城,将承办联合国会议
联合国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会永久会址包含在未来智慧展示之窗项目里。未来智慧展示之窗位于天山三路以东,小范家水库以北,建设用地15公顷,建设规模28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国际会议中心、商务办公及智慧居住社区。项目规划通过沿水库南侧道路与沿岸景观形成公共轴线,串联起不同尺度大小的景观院落空间,将现有的自然人工景观小范家水库与城市公共街区产生积极的互动与呼应,创造出一个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的沉浸式园区。
商务中心由一组建筑群围合而成,主楼共11层高约50米,附楼分别为6层与7层,入口前楼为1层,建筑群组以中国传统形制四合院为原型,充分考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布局的重构与再塑,建筑风格糅合传统风格与现代主义语汇,立面上呈现出中正与对称的统一韵律,通过对石材立面窗洞的细节推敲,使建筑群组显得既优雅又保留了庄重的建筑气质。
国际接待交流中心以四栋二至三层低层建筑组成,建筑采用水平舒展的体量,使得更多的空间面向滨水景观,再辅以首层的景观庭院,将景观最大化地纳入到建筑之中。建筑表皮采用轻盈的玻璃幕墙与厚重的石材幕墙体现建筑的空灵与静谧,与商务中心交相呼应,将建筑与场地环境形成有机整体。
未来,这里将永久承办联合国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会。
这座城,将是职教青岛样板
按照职教城建设思路,职教城将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城市及行业企业的先行先试作用,选择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行业,加快推进教育、产业、人才和创新等全产业生态的现代化国际化,率先创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实现依托一座示范城市,导入一批先进产业集群和新型研发机构,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目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头部企业,开展中外和社会合作办学兴业育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和教育集团的深度合作,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和培育新动能的高地,为国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产业和科技支撑,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标准和新生态,为教育治理贡献青岛方案。
下一步,职教城将按照“整合、提升、引进、合作、共享、创新”的原则,引进塞尔云、法国布雷斯特高等商学院、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教育机构,推动园区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学校、企业开展合作共建,通过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职业教育聚集区、职业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示范区、产教融合先行区。
这座城,撬动青岛职教变革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使职业教育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事实上,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发展教育,必然要发展职业教育。在这一点上,青岛的认知要比同类城市“快一步”。
为了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青岛市提出要实现四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完善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率先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标准体系,率先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建立新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提出职教高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一区、一城、一基地,三化、三通、三合。其中,“一城”就是指青岛国际职教城;“一区”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基地”是中德职业教育基地。
“三化”指的是一体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是新时代推进青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和凤凰涅槃的重要手段。在职业教育领域,一体化指的是中高职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校企一体化、集团化。国际职教城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要系统设计现代职教体系链条上的中职、高职、本科层次学校,推进校企一体化,通过双元制、现代学徒制手段,使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同时,推进集团化办学,职教联盟发展、专业群共建等模式。
“三通”就是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校企联通,加快推进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国家精准把握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把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点支持的事项,推动实现学制重塑、体系重构。这是职校提质升级的重大利好,青岛要用好政策,在培养定位、资源条件、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横向的普职要融通,打破普职壁垒。青岛市深化高中阶段招生改革,推动中考招生由一考定终身向多次选择转变、由学生被动选择向自主需求转变、由按分数线录取向按分数带录取转变、由普职泾渭分明向普职融通转变。给予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二次和多次选择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更加适合、更高质量的教育。联通是校政企、产学研的互通互联,共建共享。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办在工业园区。职业院校只有依托行业、背靠产业、融入企业,才能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办成一流。
“三合”包括专业整合、资源整合、学校整合。城区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小、培养规模小,制约发展,需要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多种方式,整合相关资源,全面加强学校建设。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与学校合作办专业、二级学院,推动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全市要组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
承载了青岛职教改革理念的国际职教城拔地而起,“小城”里有教育的大文章、有青岛职教的未来。(记者 赵 黎)
责任编辑: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