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其中一个最新的就业形态——“零工市场”得到了国务院的认可,并作为“就业新增长点”来培育和完善支持政策。但纵观我市零工市场,小、散、乱依然是阻滞市场良性发展的尴尬原因。
一方面是零工市场虚位以待,另一方面是零工们在市场外“游走”,如何解决市场虚设和工人实际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是零工市场管理突破的关键所在。同样,在大数据平台“称王”的时代,未来如何通过线下线上“双管”齐下,尽快推进我市零工市场大数据管理和运营,也为各方提出了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观海新闻记者日前对我市的零工市场进行了一番探访,希望通过对零工市场供需之间“青黄不接”现状的扫描,揭示零工市场管理难的症结,为零工市场破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本报还邀请了有关专家参与话题探讨,力图找到一条促进“零工市场”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道路。
现场
铁骑山路零工市场:
场内虽然热闹 场外依然“游走”
铁骑山路、王沙路路口的零工市场是我市规模较大的一处零工市场,原来以马路市场的形式存在。今年3月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铁骑山路劳动力市场投入运营。8月5日,记者在此处探访时发现,绝大多数务工人员已经进入市场,但仍有部分务工人员沿街揽活。
8月5日5点30分,记者来到铁骑山路劳动力市场,市场里熙熙攘攘,聚集了众多务工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规定区域等待,或是三五成群地聊天,或是专注地盯着手机。少部分人则在停车场附近游走,外来车辆一停稳就赶忙围上去,不由分说地推荐自己。
△铁骑山路零工市场外,零工们在靠活儿。
瓦工许师傅就在这些等待的人之中。他是河南人,在青岛已经工作了8年,之前一直在铁骑山路附近找活儿,劳动力市场开门后,也顺势转了进来。这天早上,他4点多点就进入市场,吃过早饭后安心地等待工作。“说实在的,搬进市场后,揽活儿的环境好多了。原来站在马路上,一有人停车我们就往上靠,非常不安全,这里就比较规范。”对于新市场的环境,许师傅比较满意。
肯定之外,许师傅还有一些遗憾。市场有些简陋,功能区也不是很清晰,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大部分人都守在棚里,可还有一些人跑到停车场去揽活,感觉很不公平。”
记者注意到,劳动力市场之外,还有一些务工人员依然沿路揽活。记者粗略数了一下,从市场门口到铁骑山路、王沙路路口,几十米的距离有三四堆儿人,总数三四十个。他们延续着旧时的习惯,有车辆低速经过就快步上前,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工人。
株洲路零工市场:
市场关闭 “占路”依旧
位于海尔路株洲路路口东侧的株洲路零工市场也是“声名远播”的一处零工市场。因为占路扰民等原因,被不少市民投诉。去年6月25日,本报“曝光台”栏目曾经关注过这一问题,稿件刊发后,崂山区回复,称将加强市场管理,加快海尔路与株洲路路口东南侧的中韩劳务市场建设,争取2019年年内完成市场建设,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务工场所。
8月5日上午9点,记者在现场看到,中韩劳务市场已经完成施工,但大门紧闭,务工人员依旧在株洲路上沿路揽活。每当有车辆停在马路边时,便有多位务工人员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工人。一旦车主表示了雇人意向,又会有更多的人围上前来。少经此事的车主往往会被吓一跳。
△看到有人来找零工,株洲路零工市场门外的务工人员蜂拥“抢活儿”。
一位在株洲路上靠活儿多年的务工人员告诉记者,株洲路零工市场以建筑工人为主,还有一些装卸工和家政服务人员,高峰期能有近万人在此聚集,今年情况特殊,路边的人少了很多。
“靠近海尔路的地方建了个零工市场,你为什么不到那里去找工作啊?”记者问道。
“那里建好了一直就没开门,就是开门了,我还会在路边等活儿”,该工人说道,“进市场要拐来拐去,还不一定好停车,老板一般都喜欢在路边招人。”
与这位工人持相同观点的不在少数。多位务工人员都向记者表示,更喜欢在路上拦车揽活儿,一方面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人比较自由。
务工人员的“自由”给株洲路海尔路路口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记者在现场看到,过往的车辆都分外小心。“我每天都要从海尔路右转上株洲路,每次心情都很矛盾,路上这么多人,本应该车速慢一点,可一旦慢下来,就有人往上扑,不得已又得加油快速通过。”在株洲路上工作的李先生如是说。
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
场内信息不少 零工不愿进场
沈阳路零工市场曾经声名赫赫。为了改善区域环境,2014年,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开业,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求职、培训等服务。
8月6日上午9时许,记者进入了市场。此刻,大厅里已经聚集了数十人,既有招聘者,也有求职者。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双方只能隔着一米线交流。记者注意到,市场里提供的企业招聘信息不少,既有机械制造厂,家纺公司,也有酒店、家政公司。一家互联网公司还在市场内以月薪5000元-8000元招聘起了市场推广专员。
市场之外,还有部分工人在道路上游走,拒绝进入市场。他们以建筑工人为主,其中有少数装卸工。记者问及原因,他们表示,灵活务工市场招的是长期工,不适合自己这样“一日一结”的零工。
探因
两大原因致务工人员不愿“入市”:
场内“对接”效率低 招工“黄牛”频搅局
零工市场是连接务工人员和招聘者的纽带,在市场中从事用工交易是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区域环境的有效手段。部分零工为何放着建好的市场不进,留恋沿街揽活儿呢?
多位街头务工人员向记者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内找工作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招工“黄牛”搅局。
零工均为临时雇佣,工资“一日一结”,对于找工作的效率非常看重。部分务工人员认为,站在路边揽活儿方便、直接,雇主驾车而来不用兜圈子,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如果价格谈得来,上车就走非常方便。在市场里,程序要复杂得多,雇主要停车,并走到等候区,讨价还价要耗费很多时间,成交效率大打折扣。
市场内招工黄牛的存在也让部分务工人员心生不满。“市场里有一些招工是由中介进行的,他们开出的价格比雇主的直接出价要低一些,而且容易引发纠纷,这样的活儿我们都不愿意接,相比之下,在路上直接找人的几乎都是雇主本人,不仅价格好商量,结款也更加利索。”一位来自江苏的务工人员告诉记者。
还有一些务工人员对零工市场的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青岛目前的零工市场还停留在“用工交易场所”的定位,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市场管理方应该改变观念,将零工市场打造成综合服务机构,成为“务工人员在青岛的家”。引导外地务工人员在青岛长期发展,为城市补充“血液”。
困局
市场治理难度大 移动数据难整合
带着务工人员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零工市场的管理方。
铁骑山路劳动力市场由城阳区王家曹社区进行管理,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劳动力市场今年3月启用,免费开放。夏季每天四点开门,交易高峰期是四点半到七点,每天有四五千人在此找工作,其中近七成能成功。受疫情原因影响,今年的用工需求较往年有所降低,表现为工人多,企业少,部分找不到工作的工人会重回马路,沿街揽活儿。
“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也在想办法,想引入大的互联网企业为工人匹配工作,目前,相关的工作还在前期预备阶段。摸底显示,部分务工人员对这个不是很信任,还是倾向于现场找活儿。”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市场上的招工“黄牛”,该负责人表示,零工市场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很大。由于每日人流量巨大,当前,市场主要对进场的工人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份核定,对于企业则敞开进入。“每天进场的车辆有四五百辆,是在两个多小时里集中涌入的,如果一个一个核定,门口的道路就彻底堵死了,根本不现实。对于具体的交易活动,我们也不好参与,价高价低都是由工人和雇主直接约定的。”
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市场建设之初就专门打造了灵活务工市场信息港,收录了近5000条招聘信息,一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灵活务工市场信息港有些“跟不上趟儿了”。“网站主要在电脑端,我们想把它移植到手机端,方便找工作的人员使用,但在实际施行中,受制于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习惯影响,开发难度很大,推广难度更大。”该负责人表示。
支招
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有关专家认为,要破解零工不愿意进零工市场的难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市政协委员张黛婕认为,导致零工市场岗位不足、维权困难等现象有多个原因,其中信息匮乏、渠道单一占了很大比重。要想改善此现状,应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平台的发展,即:打造灵活用工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平台扩大就业信息发布范围、提升匹配效率、同时规范灵活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安全保障。只有平台运营实现真实安全可靠的良性循环,才能吸引更多的用工方和求职者自发地通过平台对接资源。当然,强化做好线上的同时,线下也应有所动作。目前,零工市场的工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要想增加岗位供给,市场可以通过主动出击、直接对接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发市场新需求,从而增加务工人员与市场的粘性。
针对部分零工不愿意使用线上平台,留恋“马路时光”的状况,市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吴净认为,应该堵疏结合破解难题。
“零工马路市场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交通秩序,需要被有效地治理,途径就是堵疏结合。”吴净表示,所谓“堵”指的是强化执法,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安、交警以及劳动等部门,提高责任意识,采用集中整治与定点盯守等方式,对马路两旁“零工市场”进行规范管理,陆续引导路边揽活的零工就业者到就近零工市场谋职。所谓“疏”,指的是加强对零工的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使用线上用工平台,习惯在“手机上”找工作。为了丰富零工的就业面,建议有关部门将零工就业者纳入重点就业群体,尝试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采取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各类院校、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组织开展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
市人大代表、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认为,做好零工基础就业的同时,还要对零工市场进行再定义。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疫情的催化,零工经济正迅速渗透到城市的生活中。除了传统的建筑业、物流业、家政业之外,越来越多的行业的零工正在蓬勃发展。当前,零工已经不能再与低端的工作画等号,社会各界对零工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工市场的升级迫在眉睫。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市当下的零工市场功能还比较单一,主要是提供了物理空间,附加服务做得还很不够,有关方面应该以更高的视角进行规划设计、丰富功能,当然,这一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而是要脚踏实地,做到‘接地气’。”刘文俭认为,市场管理一定要规范,要有清晰明确的组织实施办法、应急预案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发生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处理。
编辑点评
变“强制”为“吸引”
作为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马路零工市场一直都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难题之一。一方面,建好多年的零工市场闲置已久,另一方面,在外打“游击”的零工们造成的混乱状况难以根治。未来,如何通过大数据平台解决零工市场供需数据的无缝链接,已经成为考验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尺之一。
如果说,“高出工率”是使马路市场规模扩大的“诱饵”,那么,正规零工市场高中介费、低附加服务则进一步助长了零工们“打游击”的热情。因此,如何让零工们心甘情愿地进入市场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城市运营成熟的正规零工市场,除了加强马路零工市场的疏导管理外,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变“强制”为“吸引”。一方面多手段、多渠道改变当下零工市场仅提供物理空间,功能单一、附加服务不够的尴尬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平台上海量供需数据的有效对接,有效降低“入场成本”,吸引马路零工轻松入场,从而全面遏制马路零工市场的扩张之势。此外,如何建立信用体系、如何对平台上的零工实施有效监管、对接单零工有何规范化要求、零工的劳动权益如何保障等后续服务问题也须及时提上议事日程,有效解决阻碍零工“进场”的后顾之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济南最大的“零工市场”槐荫农民工服务中心不久前就推出了“槐荫农民工APP”,马路零工可以通过下载安装APP 完成身份信息的采集及录入,极大地吸引了马路零工们大量“入驻”。因为拥有极低的入驻成本和海量的用工数据,该平台受到大量用工单位的青睐,实现了供需双方在数据平台上轻松“见面”,简易下单,有效根治零工“进场难”问题。
未来,如果我市零工市场管理部门“苦练内功”,提供更切实、更周到、更全面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降低入场成本,提升场地效应,变“强制”为“吸引”,相信困扰零工市场多年的难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