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12月11日5版
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合作新平台
经过一年多精心筹备,被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及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在青揭开面纱。该中心的启用,是青岛市、市南区积极贯彻落实上合组织莫斯科宣言以及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下一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由青岛市、市南区政府主导,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运营,是国内首个集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等诸多特色为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软件园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
总理两次点名
2019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时,首次提出,中方将与各方共建“上合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技信息共享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方将从今年起实施“上合组织青年创业国际孵化器”项目,支持各国青年创新创业。
2020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再次提到,“要完善上合组织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培育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合作增长点。用好疫情催生的线上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新产业和新业态。切实落实成员国知识产权合作文件,保护和激励创新发展,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努力打破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为各国企业营造开放、合作、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正在筹建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还将举办第二届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愿同各方建设好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携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复苏’。”
总理两次点名的背后,还是基于我国在技术领域迫切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科技领域还有许多“卡脖子”技术需要攻克,而国际分工、协同合作才是人类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方式。全新的国际形势也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中国要想增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还是要不断推动中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增强中国产业体系的博弈能力。
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上合国家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只有打破要素流动的壁垒,才能碰撞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从市场开拓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去,还是其他上合国家走进中国,都将为彼此带来更多的产业机遇。
巨大的技术增量市场
10日启用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将面向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度的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各方融入国际科技与创新产业网络,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惠及自身以及更多国家。
中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过程中,上合组织国家是个不能忽视的市场。青岛在全力建设上合示范区的过程中,与上合组织国家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入快车道,去年我市对上合组织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30%。相信随着更多技术、企业“出海”,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赵中元介绍,中心承担着把创新要素“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使命。
“部分上合组织国家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技术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它们也有转化的需求。对于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来说,上合组织国家有庞大的年轻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增量市场。而增量市场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存量市场。”
虽然市场巨大,但在不同国度间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存在。
在今天的活动中,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基金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驻华首席代表伊斯坎达·拜塔索夫表示,在科技领域,目前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大学、企业包括政府之间还没有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体系。
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与会嘉宾参加主题会议。
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设立,将为成员国之间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提供全新尝试。
集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于一体
目前我国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有数十家,与这些技术转移中心相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多边合作平台。
赵中元介绍,除了规格更高、辐射国家更广,与其他常见的区域性转移中心相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还具有显著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特征。
赵中元介绍,所谓国际化,即该中心不但立足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甚至还辐射至“一带一路”沿线更多的国家。多年的行业经验也让运营方积累了众多世界各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所谓专业化,即该中心通过专业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商进行运营。“中心有上百位技术经理人及会计、法务、知识产权、翻译等所有的创新要素需要的专业人才。”赵中元告诉记者,市场化是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市场化公司运营,将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前期中心的运营依靠政府购买服务,但是在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心也将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投资部分项目,实现‘造血’功能。”
通过这些优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将努力帮助平台上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解决两个“痛点”问题——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把企业需求与世界各地的科研院所链接起来,让企业形成‘体外研发’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 另外,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通过中心的服务,可以增强其与国外高层次资源的对接能力、议价能力,节省其市场开拓成本、管理成本。”赵中元介绍,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外企业、协会组织与中心确定合作意向。例如中心已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将协助百度飞桨业务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中俄商务情报分析中心项目已落地,该项目将依托俄罗斯当地的协会组织及中心的服务能力,为中俄两国企业开展商业分析等服务。
据市南区副区长曹镇介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建成运营,将成为市南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支点,市南区将同步设立一支科技型产业引导基金,夯实辖区科技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文 邢志峰/图)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