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刚刚过去的一周,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技术等频繁成为热门话题,只是有些话题并未指向高精尖领域,而是一直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同生活息息相关,与钱包紧密相连。
1、
距离我们家门口几百米之内,一场与“卖菜”相关的商战正在上演。几大互联网巨头紧盯社区团购,开启了一场平台补贴促销大战。因平台上部分生鲜价格,远低于同类产品在农贸市场的价格,很多人迅速为之吸引。也有人开始担心,这会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
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社区团购”,让“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还应“促进科技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上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前不久的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也提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有分析认为,这或许预示着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时代到来。
12月12日,传言称几大互联网巨头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但事实上,巨头们的“卖菜”之战仍在进行。对此,首先应清醒认识到,巨头们不是为“做好事”而来的,其盯紧的是居民买菜背后的巨大流量,一如当初滴滴推广网约车,先以补贴培养习惯,之后“收割”便接踵而至。其次,不必过分担心社区团购取代菜市场,只要中老年买菜群体存在,菜市场也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且,对很多人来说,线上买菜无法获得在菜市场买菜的感觉。再者,作为一种新的卖菜模式,社区团购在给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将给带来新的变化。比如,将菜农与消费者更密切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降低以往层层加码的物流成本,缓解频发的“菜贱伤农”之痛。
2、
如今,不少人担心“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病不久将会在买菜中重演。对此,应该做的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执法,对“大数据杀熟”等不法行为予以严惩,让违法企业付出沉重代价。在查病治病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而至于引导互联网巨头促进科技创新,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刷脸越来越普及,人们也越来越忐忑。记者近日暗访岛城多个售楼处,发现人脸识别系统成了不少楼盘的“标配”,开发商称这是为区分客户来源,但看房者担忧信息被泄露。其实,无论开发商如何言之凿凿,擅自采集看房者的人脸信息都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你觉得有用、管用,就能采集吗?当然不行。这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的“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很多也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久前,南京住房保障与房产局下发通知,要求拆除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多家售楼处已经行动。这无疑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在南宁发生的另一件事,更说明“脸”是丢不起的。不久前,南宁多个想卖房的市民,被一名房产中介以房屋查档为由用手机刷了脸。就这么一刷,“刷”走了这些业主的房子。房子当天就被过户出去,而卖房者们并未拿到房款,受骗总额超1000万元。除去骗子狡猾之外,此案也暴露了一款名叫“邕e登”的App的窟窿。这款由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于2018年推出的线上业务办理平台,竟然缺少“刷脸文字提醒”“验证码确认”等环节。这折射出个别职能部门推出的App存在巨大隐患,可能直接导致用户安全失守。绝不能让这样的App“带病上岗”。
3、
在杭州,吴女士取快递时遭偷拍,并被造谣出轨快递员,至今仍找不到工作。吴女士是无辜的受害者,她被造谣后个人信息进一步泄露,导致“被社会性死亡”。她认为造谣者道歉并无诚意,已请律师提起刑事自诉。在成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赵某遭遇了网络暴力。这一次,当地警方介入得比较及时,相关责任人也被依法追究责任。在捍卫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就该如此决绝,敢于亮剑。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切都风驰电掣。然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社会更需健康发展。要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做事,也要在法治化建设上下足功夫。用法治的笼头,来对市场进行规范,引导科技向善,守卫公平正义,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