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两年,他们让“空壳”变“实心”,村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700多万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4日讯  “乡村振兴工作队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为我们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你们的爱心和真情,我们将铭记于心!”近日,一封由平度市店子镇南盛家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签字的感谢信邮寄到了青岛市委组织部,信中对派驻店子镇乡村振兴工作队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是青岛市委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2018年4月,青岛选派20个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平度市、莱西市20个经济相对薄弱的镇街、10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开展联镇帮村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市委组织部指导相关区市选派108个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83个镇街、601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覆盖。派驻两年多来,工作队成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三联三作”强镇街、“三帮三促”兴村庄,扎实开展联镇帮村,发挥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作用,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埋头苦干、积极作为,用心用情解决民生疾苦

“走进于家屯,光景愁煞人。兜里没有钱,外人不登门。姑娘往外嫁,小伙打光棍。”这首莱西市马连庄镇于家屯村民口口相传几十年的顺口溜,曾经是于家屯村面貌的真实写照,直到2018年村里来了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

工作伊始,队员们披星戴月地走访入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村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他们找规划、出设计,着力提升村庄颜值;他们由“输血”转“造血”为村庄建起面粉加工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家屯从村庄环境、村容村貌,到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一条条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起来了,村委办公室、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来了,村民家中的自来水净水器安装上了,以美丽庭院创建为载体的群众文明实践活动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了,互帮互助、共商村事成了于家屯村干事创业的新常态。那首许久不唱的歌谣现在也改成了:“红手印、心向党,我们永远跟党走!”

乡村振兴工作队始终牢记组织重托,按照市委要求,冲锋在联镇帮村的第一线,埋头苦干、积极作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因疫情防控需要,西海岸新区王台镇的13家农贸市场全部关闭,这直接导致了北柳圈村10亩油菜、6亩菠菜、20亩大葱、15亩香菜等滞销,群众内心充满焦虑。面对这些困难,西海岸新区派驻王台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没有退缩,在一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一边主动联系农业部门,组建起“王台镇蔬菜种植户供需交流群”,对接引入蔬菜协会、供销社、商超等大型客户,推动信息共享、供需“见面”、电商交易、线下订单发货、物流配送,实现蔬菜日交易量5000斤以上,解决了菜农的“燃眉之急”。

忘我的家国情怀催人奋进,无私的奉献精神鼓舞人心。两年多来,乡村振兴工作队冲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创造了不平凡的联镇帮村业绩。胶州市派驻胶北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杨照清,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2018年11月2日,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5周岁,用生命诠释了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深刻内涵。市派平度市古岘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人栋,虽然身患重疾,但仍坚守一线,2015年至2017年,担任即墨区槐树沟村第一书记;2018年至今,担任派驻平度市古岘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前朱毛村第一书记,帮助前朱毛村争取美丽乡村建设、污水处理、水肥一体化建设、太阳能路灯等项目资金1100余万,把一个远近闻名的“刺头混乱村”变成了稳定富裕村。

攥指成拳整合资源,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的“硬任务”。工作队结合自身实际,搭建对上沟通的载体和机制,拓宽对上联系的渠道,帮助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以“攥指成拳”的合力,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镇街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从2015年开始,莱西市南墅镇党委、政府就多方寻找石墨污水处理厂投资商,但迟迟没有结果,派驻莱西市南墅镇工作队来到后,多方协调引进了石墨电极高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了全国首家石墨工业污水零排放处理项目;平度市崔家集镇是西红柿产业发展特色镇,派驻平度市崔家集镇工作队来到后,坚持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助力镇域特色产业发展,采取飞地政策,集聚5个村庄200万元资金集中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建成冬暖大棚10个,助力5个帮扶村庄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派驻平度市南村镇工作队立足南村家电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推动德莱维高端设备制造等12个项目签约落地,有力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

“如果把每个队员看作一个手指头的话,工作队就是握成拳头在发力,这个合力在联镇帮村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把资金和资源整合起来,不撒芝麻盐,效果更突出。”莱西市沽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东辉评价道。

派驻期间,乡村振兴工作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针对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强、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子不宽、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坚持帮党建促引领、帮发展促增收、帮民生促和谐。

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两年多累计走访党员群众15.1万名,帮助村庄调整选配村“两委”成员253名,发展党员348名,培养后备干部1564名,健全管用制度1986个,村级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围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队帮助村庄培育发展致富项目632个,帮助村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700多万元。其中,仅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确定联镇产业项目114个、投资259亿元,帮扶村庄年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4.3万元。完善民生服务保障,争取政策和社会资金5.4亿元,帮助村庄修路950公里,兴建文体设施516处,实施净化水项目170个,有效改善了村庄的生产生活环境。

两年多来,乡村振兴工作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千方百计为帮扶村庄寻找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帮扶村庄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责任编辑:马妮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