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受访学生覆盖率达100%,今天你被家访了吗? 探访小家访里的大学问

家访作为家校沟通、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渠道,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一直延续这一优良传统,特别是当下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群众教育评价的情形下,家访承载的功能日趋多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手段的增多,家访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家长们对于家访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对此,专家认为,家访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延伸,家访方式也可以“因材而定”,家校合作做好家访工作,才可以更好促进孩子成长。

■要求

省教育厅发布“家访八条”

青岛受访学生覆盖率达100%

记者了解到,家访是家校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部分地方和学校在推行家访过程中,还存在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引起家长和教师的不满;对于为什么访、访什么、谁来访、怎么访等问题认识还比较模糊。教育部此前更是将家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要举措,列为健全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日前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在此背景下,省教育厅出台了《山东省中小学家访八条要求》。“家访”八条从健全工作制度、做好访前准备、灵活选择形式等方面,明确了家访的要求、方式、界线,尤其明确了一些约束性要求,比如要求学校保障每名学生两年内至少接受1次实地家访;每学期班主任要采用电话或网络的方式主动沟通每位学生的家长至少1次;对于重点家访对象要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次等。此次省教育厅出台的规定中,也提出了要根据实际、尊重家长意愿,灵活确定家访方式,采取集中家访与日常家访、全面家访与重点家访、个体家访与分组家访、线上家访与线下家访相结合等方式。

实际上,在省教育厅出台政策前,市教育局就已先行一步。今年1月份,市教育局全面启动了2020年“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提出要全覆盖家访,集中家访和日常家访、全面家访和重点家访相结合,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至少家访1次,特殊学生每学期至少家访1次,家访的参与率和受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100%,“老师与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家访的方式,可以入户家访,也可以电话家访、网络家访等等,但要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被家访到。”

■家长

入户家访可更全面了解孩子

但也有家长表示“不方便”

我省“家访八条”政策的出台,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家访的关注,而其中反响最大的当属家长群体。对于是不是要限定家访次数、家访形式等,家长们也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家访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孩子,但感觉在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的时代,家访的含义也不应该局限于‘入户’。”岛城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每名孩子的情况老师最了解,到底是入户家访,还是电话家访、微信家访,可以由老师来建议或者决定。

采访中,有家长明确表示,更希望老师能够入户家访。入户家访可以让老师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父母性格等等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地给孩子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我们一向是比较欢迎老师到家里坐坐的,这样一对一的沟通,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跟老师沟通,找出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家长刘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有部分家长则干脆组团,接受老师的家访。“像我们小区,有5个同学在一个班,大家平时就比较熟悉,还经常帮着接送孩子。老师提出要家访时,我们就想要不一块组个团,一起跟老师聊聊,这样别的孩子有优点,我们可以学习;有缺点和不足,我们也可以注意。”

不过也有些家长认为,通讯手段发达了,老师通过电话、微信等都可以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些手段完全可以满足家访的需求。入户家访反而会增加老师家访成本,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同时,有少量家长表示,老师入户家访确实有些不方便,还有家长则担心,自家的隐私可能会被泄露。

■老师

疫情之下以云家访为主

个别特殊情况也需“入户”

“家访可以拉近家长、老师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家校更好地合作。”青岛枣山小学校长刘岩林告诉记者,“学校每名学生每年至少会被家访一次,有些特殊情况一年可能会家访几次。家访是个辛苦活,老师基本都是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周末等完成的,当然形式比较多,有的是入户家访,有的是组团家访,也有电话、微信等家访。”家访时会有少数家长因家里空间比较小、人口较多等,提出不太方便“入户”。一般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会约定一个家访地点沟通、交流。不过,并没有遇到家长不愿被老师家访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老师们家访时,通常以鼓励为主,了解孩子情况下,会针对性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比如说,某个孩子在学校里比较内向、不合群,不太喜欢跟同学交流。面对面跟家长沟通,看看孩子的房间、书桌,看看孩子日常的家庭环境,往往就能找到一些原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岛城不少学校的家访方式也做了调整,改为以线上家访为主。“学校今年将家访调整为以云家访为主,个别特殊情况,老师会约家长到学校或入户,进行面对面沟通。这样既可以保证家访的广泛性,也能够确保照顾到个别特殊情况。”青岛敦化路小学副校长谷萍说。采访中,也有老师坦言,有些家长确实不太希望自己入户。对此,老师也能够理解,也会跟家长沟通好比较适合的家访方式。

■说法

教育具有个性化

用什么方式家访不能一刀切

随着时代变迁,家校联系有了更多新形式、新手段。学校班级成立了家委会,设置了微信群,老师可以直接借助现代通讯技术便捷地找到家长。家访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至今依然不可替代。教师家访面对面沟通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全面地掌握学生和其家庭情况,也能拉近家校距离,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纽带,而这是其他家访方式所不能达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家访方式不能用,其他家访方式可以作为辅助手段。“用什么方式,不能一刀切,学生是个体性的,教育也必须是个性化的,这些方法应该搭配着使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从另一个方面看,家访也可以更好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家长们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到,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少家长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在广泛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总结优秀家庭的教育经验,反思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增强对社会发展的理解,防止教育与现实脱节。当然,家访也要注意克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要防止家访成为“家庭情况调查”,让因材施教变味成“因财施教”,影响教育公平。学校可以要求家访由多名教师同行,甚至是引入第三方,既是监督,也能更综合了解家庭情况、解决家庭问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