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戏和掌声,浓缩在这四年里!海大海鸥剧社2020戏剧周落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1日讯 随着12月20日晚间的《风雪夜归人》落幕,为期两周的中国海洋大学“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正式落幕。两周来,海鸥剧社贡献了《乌龙山伯爵》《欲望号街车》《窝头会馆》《窗台上的尸体》《思凡》《风雪夜归人》六部话剧,涵盖了百老汇戏剧、正剧、麻花喜剧、先锋戏剧等多种风格,展现了广阔的戏剧视野和活泼的舞台趣味。对于绝大多数海鸥剧社成员来说,一辈子的戏剧时刻都留在了大学四年里,每个戏剧周,都意味着一届海鸥成员的“绝唱”:毕业后可能从此与舞台工作无缘了。在戏剧周的结尾,海鸥剧社指导老师朱琳、社长张煜涵接受了媒体采访。幕后人详解戏中人,也让观众得以一窥大幕背后的戏剧青春祭。

一出戏的生成

成立于1932年的海鸥剧社,堪称省内乃至国内最有历史厚度的高校剧社之一。每年两个学期,海鸥剧社推出两个话剧季,从剧作的选取、建组、置景、表演都由学生导演主导完成。张煜涵介绍,“每年寒暑假的时候我们收集剧本,所有想要导戏的成员会把导演阐述、舞台设计、剧本理解和剧本发到我们海鸥剧社公邮里,会有专人审核这个剧本。”剧社的艺术指导朱琳老师会对剧目进行审核,她认为,经典戏剧的简单翻排没有意义,她希望在导演阐释里看到诚意和新意,在剧社的遴选机制下,部分戏剧会在初选阶段被毙掉。一出戏过关后,就进入了试戏大会阶段,“开学后所有剧组选一个下午,所有海鸥成员都可以来试戏,所有副导演、演员都是通过试戏大会决定的,导演有决定权。”

张煜涵透露,一出戏在进入话剧周之前要经过两次审核,“一审看演员能不能把这个戏完整串下来,二审看所有道具灯光音乐的配合。”今年话剧周上演了一部大戏《窝头会馆》,表演难度之高、布景之复杂都堪称戏剧周之最。“《窝头会馆》舞台还原度非常高,我看到这个布景吃了一惊,布景组非常辛苦,演出前他们通宵赶制出来的布景,也是我从大一到现在在海鸥剧社见到的最好的布景。《窝头会馆》道具组高达八九个人,一部分专门管置景,一部分专管服装,一部分专门管小道具。”高度复杂又专业分工,该剧在话剧周掀起了一个高潮。

稳稳的传承

一个标准的海鸥剧社成员,大一的时候当演员、当副导演,在剧组里跟着导演学习表演、学习如何当副导演,掌握置景、配乐、宣传的各种技巧;到了大三,有雄心的成员开始尝试当导演,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搬上舞台,“有人喜欢正剧,有人喜欢剧情类话剧。我的一位学姐特别喜欢先锋戏剧,她在大学期间导了三部戏,都是孟京辉的作品。”此时剧社前辈和指导老师开始物色有能力的学员,到了大四,新任剧社社长上任,不过剧组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平等,社长、成员之间也是直呼其名。朱琳介绍,一位社长保送研究生之后颇为遗憾,因为他保送去的学校在剧社方面比较弱,剧社的好坏也成为考研的考量因素之一,足见话剧对剧社成员的影响力。

高校剧社最大的痛点在于水平起伏不定,往往是一个高水平的剧社核心出现,导致话剧社人气高涨,然而当核心成员毕业后,剧社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海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避免了这一弊端。对于很多理工类学生来说,大学四年是一生中仅有的戏剧时间。而海鸥剧社留下的戏剧烙印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毕业后戏剧欣赏、文化消费的影响因子,也为城市文化发展留下了一代代的积存。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