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青岛朝城路小学校长邓晓红,记者提前15分钟到达。在校门口跟保安师傅打了声招呼,刚想说明来意,保安师傅立即热情地询问:“哦,是来采访的记者吧?校长已经提前跟我说了,请进吧。 ”进入校园,按惯例填好出入登记表,记者向保安师傅致谢后便走向教学楼。没想到的是,保安师傅随即跟上,并陪记者一同前往校长办公室。与保安师傅边走边聊,记者了解到,出于社交礼仪和安全方面的考虑,把每一位来访者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是朝城路小学的惯例。虽然还未正式见到校长邓晓红,种种细节已然把一个对待工作细致认真、未雨绸缪、力求完美主义的校长形象慢慢立体勾勒出来。
备一双慢跑鞋是她的工作习惯
初见邓晓红,一身雅致得体的连衣裙将她腹有诗书的气质衬托得恰到好处。出于职业敏感,记者观察到她的脚上搭配的并非寻常通勤鞋,而是穿了一双慢跑鞋。虽然谈不上搭配失误,但对于一位向来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而闻名的校长而言,这样的细节本该是在她考虑范围之内的。而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意识到这双鞋的意义所在。
“每天早晨到校后,我会在校门口从七点四十分站到八点十分,迎接老师、孩子们入校。然后开始例行巡视教学楼。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体质,我们有跳绳计划,我也常参与其中。课间操时,也要到户外去看一下,上课时间要去班里听课,中午跟孩子们一起吃过饭后,还要继续在校园里巡查一圈……”每一位老师精神状态如何,课程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孩子们有没有在快乐地完成着自己的学习任务……学校里这些大大小小的事,邓晓红一一记挂在心头。
打开邓晓红的“微信运动”,每天8000—10000步是常态,有时一天运动量会达到20000步。而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得不马上处理的学校事务时,急性子的邓晓红从办公室进进出出也是一路小跑的状态。记者忽然意识到,这种高负荷的运动量,这样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也难怪,常年在办公室备一双慢跑鞋早就成了她的一种工作习惯。
面对质疑声埋头干给大家看
邓晓红教师生涯的起点是在南京路小学,她将自己全部的工作热情奉献给了学校,将心底最深沉的爱播撒给孩子们,坚守三尺讲台17年后,被调往当时的江苏路小学任副校长。两年后,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又被调至贵州路小学任校长。半年后,回到江苏路小学任校长,一干就是9年。 2017年暑假,市南区30多所中小学集体换帅,邓晓红从市实验小学(原江苏路小学),转战当时还比较默默无闻的朝城路小学。
顶着知名小学校长的光环,初入朝城路小学,邓晓红的周围也偶尔会响起质疑声:“她的要求会不会特别高啊? ”“跟着她干是不是会很累? ”“她来了之后,学校会变成什么样? ”面对这些探寻的目光,邓晓红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我希望自己能真正扎根社区学校,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带给老师和孩子们,为学校增添一分光彩。 ”
欲速则不达。邓晓红刚到朝城路小学,并未急于求成,而是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全校听课,有条不紊地去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在确定已经全面、深入地将学校的情况熟记于心时,她确立了大的课程发展方向和方案,为学校发展搭建了大框架。抓课题,建立每周四家访制度,将工作标准化,带领老师们说课、磨课……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的有序推进,朝城路小学整体风貌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2018年学校考核晋升为优秀等次,还获得了额外奖励;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校老师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区基础学科带头人、区教学能手,在省级公开课上,一等奖也开始被老师们收入囊中。每年市优质课比赛,总有四五个一等奖、两三个二等奖花落朝城路小学。在各项体育文艺赛事中,师生们也凭优异表现爆刷“存在感”。慢慢的,在一场场漂亮的翻身仗面前,老师们发现,这位公平公正、无私坦荡的校长挺好相处,跟着她干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累,但心里装满了成就感。 “经历了一个磨合期,我知道原来心有疑虑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接受我了。 ”邓晓红笑得轻松,背后的辛劳付出只有她自己知道。
讲适切重德润教育需追本溯源
如果学校是一艘行驶在大海上的巨轮,邓晓红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位总揽全局的船长——要把握住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带领全校师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邓晓红认为,一位优秀的校长未必一定做到事必躬亲,可以给予老师们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大展拳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精力来从宏观角度统领全局。话虽如此,可面临新困难、新问题、新挑战时,她又会冲到最前面,带着老师们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带领下,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时期,这是人的成长规律,这一点在心理学、生理学上都有相关论述。而教育首先应该遵循人的自然成长发展规律。 ”邓晓红认为,正像目前所有的教学方法改革仍没有脱离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段论一样,教育理念也应该追本溯源,抓住一个本质,那就是尊重每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在坚守这一初心的基础上,邓晓红将朝城路原来的 “德润校园”理念,和自己的“适切教育”理念进行解构重组,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教育新理念:一体是指以德润为魂,适切为骨,两翼是教育和教学。她希望通过德润适切的教育,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真正建立一所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校。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全国知名教育家、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的肯定和赞赏。
“我们的工作也充满了酸甜苦辣”
“其实,我们的工作也充满了酸甜苦辣。 ”提及工作中取得的种种成绩,邓晓红往往是三言两语带过,让记者领教了她低调务实的作风,而敢于剖白自己真实的工作状态则需要一份勇气和魄力。
成年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回忆自己的工作历程,2012年至2015年打造大数据云课堂平台的过程令邓晓红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名教育先行者,邓晓红提出了精准教学思路,可是如何实现真正的精准教学却仍处于摸索阶段。邓晓红想到了大数据、云平台,如果能打造一个终端平台,以知识点为基准,集合备课系统、上课平台、评价反馈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是不是可以有效“破题”?
“这一想法刚提出来,很多人都给我们泼冷水。 ”那段时间,邓晓红听得最多的是来自不同群体的质疑声:“平台是很多终端、大数据的集合体,你一个学校,体量太小,做这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个大学都做不出这样的终端,你一个小学还想做? ”“孩子天天趴在平板上,视力怎么办?上网行为如何规范?”“你做这个有价值吗?就用原来的方式不行吗”……面对质疑,邓晓红一度也对自己的构想产生了怀疑,她不死心,咨询了北师大教授、华师大教授、上师大教授以及教育行业的一些专家,终于获得了几张支持票。 “一位博导跟我说:邓校,这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你应该坚持下去。 ”那段时间,邓晓红和几位老师废寝忘食地和软件开发公司对接磨合,2012年的暑假一天未休,经历了一遍遍的推倒重来,平台终于初见雏形。历经三年完善,云课堂平台获得多项专利和成果奖,在2015年教育国际信息化大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见识了邓晓红带领老师们研发的云课堂后纷纷点赞,摩洛哥教育部长赞叹道:“我在这里看到了教育的未来。 ”
邓晓红说她特别欣赏教育家杜威的那句话——“教育即生长。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不要用功利的尺子去衡量教育、衡量孩子,正确科学评估学校教育的价值,就要看它能否创造不断生长的愿望,能否给出正确的方法使这种愿望得以健康生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青报全媒体记者 张琰)
责任编辑: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