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特刊做好文旅产业大文章,请业内人士献计策

青岛日报2020年12月23日第12版

本报记者走进东方影都和青岛音乐谷——

做好文旅产业大文章,请业内人士献计策

■本报记者与东方影都园区管理者、相关文旅企业负责人座谈。

■本报记者与青岛乐都音乐谷运营企业、入驻企业相关责任人座谈。


集群『核变』,东方影都志在打造『超级品牌』

东方影都作为青岛首个集影视拍摄制作、商业综合体、文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文旅项目,通过对传统文旅产业的再创新与产业化,实现从单一的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能够满足不同游客对影视文化、体育休闲、度假购物等多元化消费需求,同时,为青岛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推动旅游的全域发展。

12月18日,本报记者来到东方影都融创影视文化产业园,与园区管理者、相关文旅企业负责人围绕影视产业政策、文旅与影视融合发展、景区景点整合等问题展开交流,聆听来自产业园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青岛灵山湾影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芳:

东方影都历经近8年时间,形成今天的规模,其所在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集聚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亿元。作为国内重要的高科技影视制作基地、全省影视产业基地“1+N”战略的核心园区,东方影都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提质增效。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建议各招商部门和运营主体抓住政策机遇期,下大力气实施产业链招商,培植一流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为充分挖掘青岛“天然摄影棚”的优势,建议由市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全市一体化影视拍摄服务协调机制,为剧组跨区市拍摄提供更多的便利。

■本报记者与东方影都园区管理者、相关文旅企业负责人座谈。

●青岛海发文化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商务旅游事业部总经理吕刚:

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文化和旅游是互相促进的。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也必须有文化赋能。影视产业是文旅产业的一部分,也遵循这一原理。西海岸新区是文旅结合一个极佳的实践地,有影视资源,也有山、海、码头、船舶等自然和人文风光,下一步需要有机整合。通过打通内外资源,把东方影都的内循环融合到青岛整个文旅市场的外循环。要想做好这一点,东方影都应该有核心IP,要有长期吸引受众的产品。从目前来看,东方影都做得还不够好。下一步,相关企业要勇于面对挑战,持续丰富内容,下大力气打造爆款IP,为东方影都打造独特的形象品牌。

●青岛东方影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汤宇超:

影视旅游是个热门话题,东方影都最近推广不少,但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表现在影视旅游线路太单调,游客只能看到空景,无法看到深度的产业内核;没有互动消费场景,游客感觉不鲜明,项目后期变现的能力非常有限。强势IP是当下发展影视旅游的一个关键要素。虽然在青岛拍摄的影片不少,但在产权保护的观念影响下,很多的制景在拍摄结束后会暴力销毁,这对东方影都后续文旅产业链的打造很不利。建议东方影都加快打造自有超级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后疫情时代下更多游客选择“微度假”的时机,把产品打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受众进行差异化服务,提供更多个性化衍生品。

●西海岸新区影视从业人员李姗:

东方影都是西海岸新区文旅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就目前来看,影都拍的影片不少,放映的影片还不够多。星光岛大剧院是影都的地标性建筑,应该提高演出频次,多举行电影首映礼、经典剧目演出等,激活粉丝经济。前期星光岛大剧院引进开心麻花团队爆款剧目,已经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这就是很好的尝试。希望星光岛大剧院能够再接再厉,引进更多的高质量剧目,满足市民精神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我问你答

●文旅产业与影视产业在东方影都可谓相生相伴,影视产业诞生的“爆款”能够为文旅变现提供更多可能。在东方影都,做大做强影视主业,还需要哪些支持?

青岛灵山湾影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芳:

推动青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该突出影视在整个文创和文旅产业中的地位。东方影都需要山东省、青岛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精品创作、技术创新、人才引进、金融保险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形成区市两级互补政策,这样更有利于园区强链补链延链,招引头部企业和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形成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西海岸新区影视从业人员丁菲菲:

电影拍摄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东方影都的硬件设施很好,但专业人力储备相对不足。很多剧组拍电影时,需要从江浙、河南、北京等地调遣制景、道具、灯光等一线工人来配合。其实这些行当不需要具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极为注重实践。建议青岛市或者西海岸新区发挥自身优势为电影行业一线工人建立培训机构,广泛培养相关行业人才。学员们可以学习影视拍摄制作专业技能,并跟随剧组进行实践作业。此举可以助力青岛培育拍摄服务全工种,为剧组节约人力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剧组来青岛拍摄。

●东方影都要打造成为全球影视文旅的新地标,如何实现影视文化产品与产业园周边景区景点深度融合?

青岛海发文化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商务旅游事业部总经理吕刚:

在整个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影视是文化的核心,是带动周边旅游发展的引擎,旅游产业必须要跟影视文化相融合。应将产业园区周边的山、海、码头、船舶与东方影都带来的影视资源形成综合体,整合我们拥有的4A级景区、电影博物馆、星光岛上的海上观光、积米崖码头、灵山岛航线,共同打造电影之旅,通过旅游文化来提升影视消费能级,吸引更多游客来青岛深度游。

青岛东方影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汤宇超:

《疯狂外星人》《流浪地球》《长城》,这些都是东方影都著名的电影IP。建议市级层面成立专业的影视IP品牌营销策划团队,对在青拍摄制作、有影响力的影片,提前启动道具保留、IP开发的商业谈判。影片拍摄结束后,在城市建设、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合理规划、布局、展示,让游客或者市民能够近距离体验到知名影视剧同青岛市的渊源。

资源『外链』,音乐谷意欲唱响『世界之音』

助力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青岛正在打造“音乐之岛”的靓丽名片。即墨区以青岛乐都音乐谷为主要载体,倾力打造时尚音乐文化区。在即墨,音乐正更多地与文化融合、与城市融合,形成新的市民生活休闲方式和文旅产业形态。

12月18日,本报记者来到即墨区青岛乐都音乐谷,与运营企业、入驻企业、文化团体、区文旅局相关责任人以及辖区居民畅谈,围绕如何结合地域特有资源,发展音乐文化特色产业;如何让区市文旅项目与大青岛资源对接;打造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如何让居民享受更多发展红利等话题,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视角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青岛乐都城总经理杨明庆:

青岛乐都音乐谷是以“音乐之岛,乐器之都”为理念,打造的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作为青岛国际音乐产业基地核心园区,青岛乐都集园区、校区、景区为一身,以音乐+乐器体验为主要特色,打造乐都城、大剧院、音乐厅、水上大舞台等6大演艺中心,目前已经获评为全国最美文旅目的地。

青岛乐都音乐谷虽然建在即墨区,但它是青岛的音乐谷,也是全国的音乐谷,今后还要打造成国际音乐旅游目的地。这需要聚集全市乃至全国的行业资源,其中也包括政策扶植。就目前来看,青岛对影视产业制定了优惠政策,却没有针对音乐产业的扶持政策。希望尽快配套接地气、易落地的相关政策,让“音乐之岛”真正成为青岛的靓丽名片。

●即墨古城宣传活动科副科长仇甜田:

近日,青岛首批时尚艺术街区名单发布,即墨古城成功入选。这赋予街头艺人、室外艺术极大的发挥空间,促进岛城戏剧、音乐、曲艺等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即墨古城连续多年举办民谣季,知名民谣音乐人和乐队齐聚即墨古城,众多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谣迷在这里感受民谣盛宴,成为“音乐之城”的闪亮音符。

即墨古城承载了青岛最悠久的历史脉络,青岛市每年有上亿人次的游客流量,建议市区两级文旅部门加大即墨古城推广力度,将其打造成“音乐之城”历史文脉中的城市会客厅。

●即墨柳腔剧团团长张成林:

即墨是柳腔的发源地,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它形式简单,表演纯朴,但却因活泼有趣充满浓厚乡音而受到市民欢迎。虽然即墨当地喜好柳腔的群众很多,但柳腔专业演员后继乏人,即墨柳腔剧团目前算上保安,总共只有38人,像《秦香莲》这样的经典柳腔剧目,即便所有人员上场,也无法上演。希望能有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引进和留住文化专业人才。

●龙山街道工作人员张镇:

青岛乐都音乐谷建设落户在龙山街道,建议企业能给辖区居民提供更多走进现代音乐的机会,让广大居民也能感受交响乐这样高大上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既促进音乐产业项目发展,又提高居民的欣赏水平,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即墨区文旅局文化产业中心主任初玉成:

即墨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从音乐方面讲,400多年前,即墨人王邦直就是一位大音乐家。他广泛收集我国历代音乐著述,撰成《律吕正声》60卷,被称为音乐界的孔子。而当代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祖籍也是即墨。这都是即墨与音乐结缘的渊源。

即便如此,要把文旅产业的蛋糕做大,仅靠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和区域财政仍是不够的。文旅产业不像工业投资,当年就能产出见效,文旅产业投入后需要五到六年的培育周期,之后才能带来厚积薄发的效益。这个效益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建议市级层面制定青岛大范围的文旅领域顶层设计,发挥各区市的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通过资源共同利用,培育既独立又关联的文旅产业。

我问你答

●如何结合即墨的地域资源,发展文旅特色产业?

中国电影云项目运营总监王璇:

我们是青岛乐都音乐谷的入驻企业。驻在即墨、热爱即墨、宣传即墨,入驻企业和项目可以结合即墨当地文化资源,创作宣传即墨文化的艺术作品。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投资1.5亿元的30集电视剧《即墨大夫》,讲述即墨历史。目前该剧已经进入创作阶段,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从民间征集各种老物件,以便在电视剧中真实还原历史。

即墨柳腔剧团团长张成林:

柳腔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即墨特有的戏曲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即墨有70多个在册的小型民间柳腔剧团。建议加大信息共享,邀请更多创作人才走进来,通过团队化运作,创作出更好的柳腔剧本,以便让更多的柳腔演出能走出去,在青岛、在全国推介来自即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即墨文旅项目如何与大青岛资源对接?

青岛乐都城总经理杨明庆:

通过资源共享,对接全市旅游、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乐都城现有乐器、师资、设施等资源,以技能培训和体验式参观,来吸引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客流。乐都城正在发展专业的剧院院线,用专业品质吸引全国“铁杆级”粉丝。

即墨区文旅局文化产业中心主任初玉成:

包括即墨在内的很多区市,虽然都有自己的文旅项目,但很难相互沟通串联成一个文旅项目链条。建议市级层面能有整体的文旅线路规划,打通区市关节,让大青岛文旅成为一盘大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