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为笔,相思入墨,字里行间全是你。 ”还记得书信这样一种独特的情感交流形式,曾经在几十年前留下了多少师生、亲子与朋友间的美好情谊,一晃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俨然变为了“奢侈品”。对伴随着手机和互联网长大的中小学生来说,甚至成人来说,通讯的便捷、忙碌的生活通常找不到书信往来的必要和激情。现在提笔写信的家庭还多吗?还有多少人用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孩子的爱?关于书信记录你又有何故事?记者展开了调查,对于书信,有的认为没时间没必要,更多家长则认为应常常见字如面书信传情。
热情派
喜欢与亲人朋友写信互动
上清路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果果前不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张女士写给他的亲笔信。 “从孩子三岁起,每年生日我都会为他写一封信,大概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字,这些信他都可以读了。 ”张女士说,在信中会回忆孩子小时候的事,一年的成长经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祝福、爱或者歉意。“我还记得,七八岁的孩子拿起这样一封信时,眼睛里都闪耀着泪光。这就是书信的力量,充满仪式感,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后来,受妈妈影响,果果也经常为父母写点短信,平时不好意思开口的话就用信的形式表达,也为远在家乡的祖父母写信寄信。“爷爷奶奶收到我的信特别激动,还把信都郑重地摆在橱窗里。 ”果果告诉记者,他很受鼓舞,后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信文化活动,设计邮票、参观邮局等,感受到了更多书信文化的力量。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初二年级的泓旭,也经常与在外地工作的爸爸采用书信交流的方式。 “爸爸经常在信里表达‘说不出口’的爱,有时也会给我‘打预防针’。”泓旭告诉记者,写信和看信的时候,仿佛把那些青春期面对面交谈容易闹僵的问题缓和了下来。今年年初他还写了一封特殊的战“疫”家书,是写给自己前往武汉一线抗疫的姨妈。 “我写信一般很认真,一封信往往要写好几天。写信的时候,就仿佛与对面的人在轻声交流,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任泓旭笑道。
★延伸
感受到书信让亲子交流升温
平日里嬉笑玩乐的孩子们,在信中化身成贴心的“小棉袄”:有的操心爸爸的体重和啥时候戒烟,有的希望让自己更独立,有的想让妈妈放下手机多多陪伴……深受感动的家长们也纷纷拿起笔,给孩子们撰写回信。这是上周发生在太平路小学的一场“家书暖冬”语文学科特色活动。“家长和学生们对这种不同以往的亲子交流方式十分认可,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深感惊喜,对孩子的关心体贴倍感欣慰。”太平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张联告诉记者,学校在四年级最先开始接触到书信这种应用文的写作,有了写作格式的基础了解后,现在学生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大大提升,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亲子交流和感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上了五年级后,出现了逆反情绪,利用书信沟通的机会,反而化解了平时沟通不畅的问题,“感到特别惊喜和意外,以后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来增进亲子沟通。 ”“写信让亲子间在字字斟酌时,少了一些脱口而出的争吵,反而多了字里行间的那份情和意。所以一下子受到了那么多家庭的欢迎。 ”张联认为,面对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们,书信这种传统沟通方式让大家慢下来、缓下来、静下来,帮助彼此倾心交流、消除隔膜、增进感情,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冷淡派
写信没时间也没必要
“写信要先写什么?你给谁写的?对人的称呼抬头不要了吗? ”晚上8点,当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作文本上写下第一行字时,妈妈王女士眉头一紧,“夺命三问”脱口而出。她说,如果不是学校有作文课要求写信,老师留了这份作业,都想不起来写信这回事。王女士回忆,当年自己读书时,与家里的沟通主要就是写信,“最激动开心的就是两个瞬间。一是当信件丢往邮筒里的时候,一是有人通知我有来信的时候。 ”
当王女士惊讶于孩子写信时的格式问题,还有更多家长却认为写信已没有必要。 “打电话、发微信、聊视频更加方便和节省时间,平时孩子学习、培训班安排的太满了,没有时间精力去写信。 ”孩子正在读初一的秀秀妈说。如果中学生更多忙于紧张的学业,那么小学生呢?记者在几家小学门口随机调查发现,近百名家长几乎有八成左右都没有要求孩子练习过写信,孩子也几乎很少给家人或朋友写过信。
★探因
网络冲击流于“节点”
为什么如今中小学生写信积极性不高、普遍没有这个习惯?记者调查发现,电子设备影响、平常作业多、相关活动流于形式、家长没有意识引导等,都是背后的原因。虽然也有家长希望通过行动引导孩子写信,但结果并不乐观。
“读小学时学校专门有一堂课是教写信,孩子为了考试学到了一些写信的技巧和方法。 ”家长莫女士回忆说,“还有一次,给边远地区的小伙伴写信,不过最终没有回音。孩子没有体会到远方有来信那样的回应,也就没了写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多名小学语文老师介绍,如今在语文学科中,书信教学主要在小学四年级有涉及,会教孩子学习写信的格式和基本知识等。而学生写信比较多的时间节点,主要是在毕业季或每年教师节前后,学生会通过写信的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专家说法
动笔写信是“养心”过程
如今虽然各种通讯手段发达,但书信有它独到的价值。青岛太平路小学校长刘晓娟认为,从教育上来讲,可以提高孩子的汉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从文化传承上来说,提笔写信抓住了传承家书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让书信这种文化载体能在中小学生间了解和熟悉起来,并且坚持写信也能养成诚信、友爱、真诚、善良的人格;而从沟通交流和亲子关系角度来讲更为实用,当家长面对青春叛逆的孩子,偶有对教育感到束手无策时,可尝试把对孩子的感情织进一封封书信里,让书信似春风化解因学习和误会产生的寒冰。 但需要提醒的是,学校在教学引导上不能只教书本,不能流于形式为了书信而书信,而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表达,产生交往和表达感情的实际需求,才会有意义和价值。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可以更主动一些,可以隔一段时间先给孩子们写信,孩子有了积累和情感后回信,这样孩子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记者手记
偶尔与孩子慢下来……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书信这种略显麻烦的交流方式已被很多人坦然摒弃,但其实,文字最擅长拉近距离,书信从不吝慰藉情感。古有吴均、陶弘景用书信向朋友表达寄情山水、远离世俗的志趣,近代有曾国藩用书信教育孩子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国外有苏霍姆林斯基用书信教给女儿理智地理解爱情,国内有傅雷用书信对儿子进行艺术指导。因此,书信承载的不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记忆。
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年代,那人情似纸般纯净的年代,那对朋友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年代……因此,不妨在快节奏的当下,偶尔与孩子们慢下来,让一封封书信像一只只鸿雁,把心意捎给对方,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健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