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掉链子” ?早报教育会客厅支招家长帮孩子化解“惧考”心理

申萍:市北区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市北区优秀共产党员、市北区巾帼建功示范标兵等称号。

邵斌 :青岛汾阳路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曾获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青年优秀专业人才、李沧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沧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我和孩子的妈妈在培养孩子兴趣特长方面有一些分歧,之前给孩子报名了几个兴趣特长班,孩子学了几年后说不想学了,孩子妈妈的态度是不想学就不学了,只要多涉猎不必太精通;而我的态度是培养爱好特长应该少而精,而且凡事需要坚持。我的想法对吗?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邵斌 :很多人对待孩子的发展秉持“树大自直”思路,对于特长根本不纳入家庭教育的考量。家长已经关注到特长发展,虽有争论,但教育理念是适当的。给家长几个建议:一是顺应孩子天性去培养兴趣特长。要丰富孩子的人生,着眼孩子一生幸福。要创设情境,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家长不急于锁定某一项活动,要细心观察,孩子是一时好奇,还是真正喜欢。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加以引导。孩子爱好广泛,但一定有最适合孩子发展的。最终选择,要依据家庭条件、学生兴趣以及学生职业向往去综合考量。要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选出既适合孩子发展、又是孩子喜欢和悦纳的,同时家庭也能持续支撑的项目。三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特长培养中不要过分重视专业水平,而要看特长发展中的育人作用。孩子在学习特长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家长这时要及时介入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其实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为专才都不好说,但是在特长学习中孩子培养起的自律精神、意志力以及自信心恰恰是孩子未来发展中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要品质。当然若孩子在某项特长稳定发展后还有余力,家长可以考虑再拓展相应的项目,让孩子发展的更好、更全面。

孩子不想考试怎么办?

家长: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平日学习成绩还可以,可一到考试就“掉链子”,因为有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批评了她,现在孩子说不想参加考试,一听说要考试就会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哭鼻子,我该怎么办? 

邵斌 :首先家长不要焦虑,当孩子升入小学中年级,多数会遇到“马鞍效应”,即学业考试的内容逐步从“教什么考什么”转为考察孩子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会让原本学得不错的孩子,成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这时需要家长给予更多地鼓励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能轻易“批评”。从孩子“平日成绩还可以”,说明孩子学习态度和能力应该能够胜任当前的学习挑战,关键是在应对考试的答题能力和心理状态调适上还需加强。

给家长三点建议:一是帮助孩子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平日练习与考试的差异往往在于题目的综合性。当孩子掌握了基础后,要有梯度的给孩子增加学习的难度,以及基于场景的知识应用训练,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定期进行学习检测,并注意积累形成个性化的错题集。学完一个单元后,可在家里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对于错题要进行归因分析,并进行补充学习和巩固训练,让孩子越学越有效率、越考越有信心。三是注意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结果只是一种检验。家长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看看哪些是知识、能力层面失的分,哪些是心理方面造成的。家长平日多鼓励,让孩子敢于面对考试,树立自信。 

孩子体育是短板怎么办?

家长: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最近热议的中考增加体育成绩分值一事,让我很是焦虑,因为孩子平时不太爱运动,长跑一直是他的弱项。我感觉现在孩子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额外的体育锻炼,我想知道单靠体育课孩子的成绩能提高吗?怎样处理好学习与体育锻炼两者之间的关系?

申萍:首先不爱跑步是大多数孩子面临的问题,男生会通过一些球类活动弥补运动需要,但想取得优异成绩确实离不开培养长期运动的习惯。孩子还上初二,现在开始制定运动计划为时不晚。其次,初中学生一周三节体育课,加上每天1小时课外活动时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体育活动,坚持下来体育考试不是难事。体育考试不仅仅是初中学段的必考内容,高中、大学都会有所涵盖,不为成绩,坚持体育锻炼是受益终身的习惯,更需要家长为孩子长久考虑,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周末或节假日每天拿出1个小时,陪孩子一起运动,长跑弱,一根跳绳就可以解决。学习与体育锻炼有时间上的冲突,但从科学角度来看却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的困乏还会提升学习的效率,关键是意识问题。家长不仅要了解中考动向,还要了解关注孩子体育成绩,及时与体育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家校携手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运动计划,孩子潜力是无限的,运动也是孩子的天性,有效激发,相信孩子,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孩子叛逆期跟家长对着干怎么办?

家长:孩子今年13岁,可能是进入叛逆期,现在家长说几句话,孩子就有不耐烦情绪,以前什么事都愿跟父母说,现在不但不说,还经常和父母对着干,身为家长该怎么办?

申萍: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自尊心极强。作为家长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到了初中,孩子不再愿意事事和父母商量,而是想独立完成,但又缺乏经验。家长要尽可能的提供展现的机会、平台。切不可事事包办;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个阶段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良影响。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理解孩子、态度包容、自我成长。其实面对青春期期,一味否定并强行扭转可能事倍功半。这个时候你不妨试试冷静思考与孩子实现共情,试着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的立场和观点,这样就需要亲子关系沟通技巧:用心倾听、有效沟通,不与其他孩子做比较,不要只关心成绩。好关系胜过好教育,这句话广为流传,适用于学校教育,又适用于家庭教育。所以,和青春期的孩子维护好亲子关系十分必要。首先要学会倾听,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跟孩子慢慢交流对他的一些建议。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谈话式的。根据这个阶段孩子自尊心很强的特点,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避开老师和同学。特别是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不要一味责备,应多加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要经常和孩子一起亲子活动如外出旅行、户外活动,总之一定要高质量陪伴。在这种随意、自然的环境下,孩子会比较愿意和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此外,若是父母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可以借助“外力”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如班主任、任课老师、孩子朋友、同学等,这些方法只供参考,父母可以加以尝试。(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宋振涛)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