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五大赛场,市北乘势而上

RCEP的签署,让作为主城核心区的市北区,在青岛充分发挥“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借助“双节点”优势充当起先行军——在以邮轮港区为核心的32平方公里土地上,市北区率先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面对新机遇,市北区正加紧“排兵布阵”,划出新赛场,角力新赛道

竞逐五大赛场 市北乘势而上

■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产业定位示意图。

■位于千亩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橡胶谷。 崔冬妮 摄

“三新”赛场:

厚积跬步以成千里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在2019年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的话掷地有声:“航运、贸易、金融,三者是一个互动的系统。航运是贸易的重要载体,贸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贸易的重要杠杆。”

由此,市北区自去年9月开始全面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一年多来,各产业已然在互动耦合中形成增量,实现了新的开放、赋能与发展。

今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落户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与此同时,挪威船级社有限公司等15个涉海项目也陆续签约落地,注册资金近百亿元,点燃了市北在新航运赛场的燎原之势。人才来了,技术来了,资源来了,平台和协会来了,这座几乎集聚起航运全产业链的大厦,成为市北新航运赛场的领跑者。

■青岛新金融产业园展厅。 崔冬妮 摄

傍海而兴,这片深蓝同样打开了新贸易的市场。

今年1-8月,市北区实现货物进出口额174.9亿元,增长13.4%。可以预见,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建设,必将为全市外贸出口注入一剂强力的加速剂。

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新华锦信贸环球CEO刘方义倍感振奋:“新华锦信贸环球作为一个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对RCEP成员国家的服务占总量的27%左右。我们很期待创新试验基地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落地,这将对我们加大服务RCEP成员国家带来巨大利好。”

在新贸易的赛场上,大宗商品交易、供应链贸易、跨境贸易是3条主赛道。市北区依托青岛身为链接东北亚商流和物流重要节点的优势,结合面向日韩的区位优势,以“新金桥5号”为核心,在大港建设了辐射全国的“跨境贸易+特色消费”双向贸易集散地。与此同时,青岛跨境电商全球购新零售体验中心已在市北区落地,全球商品展示体验中心、跨境医药进口交易、跨境零售直购消费等多个开放式应用场景也在搭建之中。可以预见,随着与RCEP成员国的开放往来,市北区将做足与东北亚、东南亚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文章。

■青岛科技创新园致力于生物医药创新。 崔冬妮 摄

贸易作战,兵马未动,金融先行。

“在新金融的赛场上,我们着力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金融科技、创投风投4条赛道,打造金融服务标杆。”据市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市北区在这4条赛道方面动作频频。

目前,位于第一粮库旧址的新金融产业园已开园,青岛市供应链票据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已落户。在供应链金融助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优材优建首席运行官高尚华表示,青岛市供应链票据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是市北区在供应链金融产业赋能方面的一大积极探索。他介绍,像商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实现“秒贴”或者其他相应的融资服务,都将为市北区新金融产业拓容和提纯提供强大助力。

金融活,则经济活。今年以来,南洋银行青岛分行、儒兴创盈融资租赁公司、船东互保协会、安诚保险青岛分公司等30多个金融项目在市北区布局落子,融光保险、李白金融学院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同时,规模1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基金正式运营,总投资规模20.1亿元的融汇-启信金融科技创投基金、融汇银河百洋大健康新动能创投基金正式签约。金融业勃勃而兴的市北区,已成为一方涵养宜商生态的活力沃土。

■青岛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 崔冬妮 摄

新一代信息技术赛场:

开放场景面向全球

如今的天下,是互联网的天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正当其时。市北区以敏锐的嗅觉紧跟时代潮流,部署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为主赛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赛场。

位于四流南路纺织谷内的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未来已初见端倪。在青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之下,市北区凭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先发优势,开启了打造青岛工业互联网集聚区的建设之路。如今,这里已集聚了40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前沿技术,构建了AI+海洋、AI+健康、AI+制造等13个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看完这些场景,我有些担心将来会变成‘懒人’。”一位参观者打趣道,“智能家居给我挑选搭配每日着装,调整屋内温度、湿度、亮度只需一个口令,有快递来了,物流配送机器人就给送到家门口……”然而,这里展示的仅仅是未来“颠覆性”生活方式的冰山一角,随着人工智能算力的提升,未来愈发超乎想象。

为此,市北区加紧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预计到2022年,市北区将推动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目前,市北区正在加快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华电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并争取引入10家以上定制化算力中心,包括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区块链共识算力中心等。

■市北区依托头部企业拓展新航运赛道。

优势特色产业赛场:

“材、医、轨、文”并驾齐驱

在青岛港,巨人般的国外货船满载集装箱的场景,让一个数字变得形象而清晰——这里的橡胶原材料及产品吞吐量占全国的60%以上。而多年以前,橡胶新材料已是市北区的支柱产业。

“坐落在市北区的青岛科技大学被称为橡胶行业的‘黄埔军校’。橡塑材料、绿色化工等优势学科,以及周边的橡胶谷等资源,正是市北区建设橡胶新材料产业生态链平台的动力。”市北区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市北区正以此处为核心打造千亩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同时也作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协同区的重要部分,重点发展橡塑材料、高温合金等6条产业链。

这个赛场衍生出巨大的价值链。在青岛乐高慧程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森展示了一款新型粘合剂:“这款产品应用于地铁涵洞的防水处理工程,可以帮助防水材料实现高效复合,从而增强防水效果。”仅凭这一款新材料产品,企业就能实现3亿至5亿元的年销售额。而这样亮眼的成绩单,在橡胶谷俯拾皆是。眼下,市北区已与700余家新材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预计至2022年,该数字将升至800,千亩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经过细致梳理,除了新材料产业,市北区还瞄准了医养健康、轨道交通、文化创意等产业。相关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以2022年为节点估算,大健康产业可实现产值3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可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截至目前,市北区正以海洋生物医药、医疗人工智能等13个领域为重点,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力争2年内引入40家创新型企业;聚焦电气电子、智能装备、信号控制等六大核心业务,做大做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力争2年内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50家。

而以“爆发式增长”为特征的文创产业,价值链更是动辄上亿元,市北区将在新媒体、直播电商、电子竞技等新兴领域“深潜”,力争到2022年引入重点文创企业3-5家。

融入RCEP,既是青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市北区涅槃新生的重大机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院长寇文煜认为:“RCEP涵盖全球22.7亿人口、占全球将近30%的市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市北区打造的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必将成为青岛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为青岛在新时代征程中垂直崛起提供巨大助力。”(□黄 岚  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供图)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