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评说 | 以反垄断之剑,为市场和民生保驾护航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12月24日,两则经济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其一,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其二,金融管理部门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

两则新闻关涉不同领域,传达出的声音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坚决给超级互联网平台立规矩,也只有把规矩立好、立牢,才能保障市场经济更好发展,才能确保社会经济平稳有序。


1

从新闻报道来看,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进行立案调查,明确提及的一点就是“二选一”。

其实,“二选一”早已是个老话题了。此前,每逢“6·18”“双11”等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总会传出有电商平台强令商家“二选一”的消息,要求商家只能在自己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而不允许其同时在其他平台经营。今年10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官网就《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得滥用优势地位干涉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经营,不得对平台内经营者与其他平台的商业合作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而这一条,主要针对的就是部分电商平台要求经营者“二选一”的问题。

还记得去年“双11”前夕,知名家电企业格兰仕将天猫告上了法庭,理由便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此前,格兰仕已经与天猫公开对峙过一次,而两次交锋的核心正是平台强制“二选一”问题。据报道,根据格兰仕此前介绍,天猫对其采取的封锁行为,系与格兰仕入驻其他平台有关。客观而言,商家对强势平台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撕破脸。闹到对峙公堂,可见商家对于电商平台“二选一”,早已忍无可忍。

强制“二选一”是电商行业的一大毒瘤,损害的不仅是商家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权,违反了公平诚信经营的准则。导致很多商品在各平台之间无法形成充分竞争,让消费者只能对价格“雾里看花”,所谓“全网最低价”更是沦为噱头。整个电商生态也会因之而恶化,可谓为祸甚巨。

不过,去年10月份,阿里曾有高管明确表示:“所谓二选一从来只是一个伪命题”“二选一本来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这番表态一度引发争议。毕竟,强制“二选一”是《电子商务法》禁止的,也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

这一次,市场监管总局以“二选一”为切口,对阿里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有望为持续数年的争议给出一个明确说法。对此,公众不妨拭目以待。

2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而垄断阻碍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扼杀技术进步,是监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发展和安全隐患。放眼世界,反垄断也是国际惯例。

就全球来看,我国早已是电子商务第一大国。与此同时,社交网络、社交媒体、移动操作系统、数字地图、云计算、语音助手、数字广告等也飞速发展。这些新兴经济领域面临较大的监管难度。在现实中,监管整体滞后于行业发展也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而巨型互联网平台的形成,容易导致系统失衡,尤其是随着其资本进入媒体、金融等诸多领域,可能会造成社会治理的新问题。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传递出重大信号。

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阿里巴巴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集中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阿里巴巴、阅文集团、蜂巢网络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于巨头们来说,50万罚款或许算不上什么,但这已然是法定罚金上限,顶格处罚亮明了态度。对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领域中的反垄断监管会一视同仁,警示相关行业主动规范经营,停止采取涉嫌垄断的经营行为,以期规范竞争秩序,保障市场活力。


3

12月24日,央行官网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随后,蚂蚁集团回应称,“今日收到监管部门的约谈通知,我们将认真学习和严格遵从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这是金融监管部门在一个月多内第二次约谈蚂蚁集团。11月2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次日,上交所及港交所再发公告暂缓蚂蚁上市。12月15日,井贤栋首次公开发声,蚂蚁集团正在监管指导下全力做好暂缓上市的善后工作,对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照镜子、找不足、做体检,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

无论立案调查还是约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阿里和蚂蚁集团的回应也是正面和积极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监管部门只有紧密配合,同向发力,才能不断查缺补漏,完善风险防范。

这些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新的场景和方式,其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购物越来越方便了、打车越来越容易了、支付越来越便捷了。但很多问题也到了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时候。除去可能涉及的垄断之外,还有假货横行、个人信息泄露、人脸识别滥用、大数据“杀熟”、金融风险集聚等。

我们看到了困在系统里,“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的外卖员;看到无助的蛋壳租户、长租公寓的“暴雷”潮;还有沉迷于超前消费,习惯使用网贷的少年们……这些问题,已经与亿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监管也确实到了该“亮剑”的时候。面对魑魅魍魉,没有雷霆手段,哪来海晏河清?

需要看到,反垄断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社会,对平台企业必须依法进行规范。只有确保其在守法、规范、有序的轨道上稳健而行,才能实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