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笔耕不辍,一定是勤力勉学且文思泉涌的,而这对于今年91岁的张树铭来说,更像是每天必做的功课——3年前,张树铭给自己出了一道写作命题,之后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竟然写下了3900首成语藏首诗。近日,结集成册的《草根诗》被青岛市档案馆收藏,也让张树铭老人了了一个心愿,“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到更多的营养。 ”
··讲述··
54岁参加函授学语言
出生于1929年的张树铭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却是当年难得的 “高材生”,1950年初就业进入到了人民银行工作,平日里喜欢读书看报又好学,当时创刊不多久的《人民文学》是张树铭最爱品读的杂志,并因此开始了“新体诗”的创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子‘业校风’,许多有志青年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我也不例外。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现今七中开设的夜校里跟老师学习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983年开始还曾参加过北京‘中国逻辑与语言大学’的3年函授课程,从此走上了古体诗的写作道路。 ”谈及以往的文学启蒙,张树铭坦言自己是一名爱好文学的中青年,并且保持着终身学习的热诚,“当时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大学’的函授课程,我已经是54岁了,自己带着单位里的同事一起学习,是当时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张树铭告诉记者,当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有家庭需要照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当时我们一起入学的有100多名学员,待到3年学业完成之后,只剩下了30多人。 ”
专心的学习让张树铭对于中国古体诗歌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古体诗的发展以唐为分水岭,唐前诗路宽,限制少,到了唐代诗歌发展到了顶峰,统一了规则,工整,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音韵给诗歌立了严谨的标准,从而出现了“诗律学”,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古体诗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他本人更为偏爱的是古体诗发端时的一条原则“以意为上”,把写意作为首选,就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这为写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上不上档次都可以写,这给了我写诗的胆量和勇气,于是我什么都敢写:写天上日月星,地上水火风,人间善恶,暮鼓晨钟,几十年来竟然写了不少作品。 ”
··幕后··
老文青找到了新乐子
退休之后的张树铭仍然没有放下写作的心头好,“每天动笔写点东西就好像是你们年轻人上班工作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张树铭回忆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单位里小有名气的“笔杆子”,不论是写宣传文章还是总结报告,全都由他一人来完成,“许多的材料、报告,上级领导要得紧,我就得连夜加班写出来,慢慢地也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 ”张树铭说,自己更喜欢在晚上写东西,那时候更清静,脑子也更清醒,点上一支香烟,几千字的文字材料一挥而就,“完稿之后,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真是太恣了。 ”
而对于成语藏头诗的写作,更像是张树铭的妙手偶得,“有一年,家里的台历上有很多的成语释义,我就突发奇想,以此为题,写下了藏头诗,用短短几行的文字把成语中的典故、释义全都融入其中,饶有一番趣味。 ”比如小诗 “随珠弹雀”:随用明珠射飞鸟,珠系世代传家宝。弹射之间珠宝失,雀飞空射也空耗。成语四字暗藏句首,四句短诗押韵且释义,简单明了地把这个成语的意思予以诠释。如是的创作,让张树铭的兴致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成语参考词典也在不停地升级换代,从甘肃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的收录有5000多个成语的版本,更新到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收录12000条成语的词典。
每天乐此不疲地写作是张树铭最开心的事,正如他所言,写字容易写诗难,难就难在和仄押韵,而类似于“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的纠结也常常让张树铭颇为挠头。张树铭的女儿告诉记者,老父亲满脑子想的都是他的创作他的诗,经常是午休的时候睡着了,突然灵感来了,就会立马起身记录下来,生怕忘记,感觉有些痴迷的状态。
··探访··
自费印制成册送友人
记者昨天在泰州一路的张树铭家里见到了这名爱写诗的老人,虽然已是91岁的高龄,但身体硬朗,声若洪钟,头脑敏捷。张树铭告诉记者,“有人爱遛弯,有人做保健,那我的养生秘笈就是天天动脑来写诗,诗中有达观,诗中有世故。 ”据老人家透露,延续年轻时的创作习惯,自己经常是在午休之后开始创作,每天得有五六个小时趴在写字台上,有时候写得上瘾,竟会推迟到晚上11、12点才睡觉。更为有趣的是,现如今戒掉了写字时抽烟的习惯,但是张树铭的嘴里总要吃上点东西,“以前吃花生米,现在咬不动了,就爱吃点山楂饼之类的。 ”
在完成3900首成语藏首诗的创作后,张树铭将其印刷成了小册子,并取名为 《草根诗》。张树铭自费印制的这些小册子,共计500本,花费了他近万元,“我印成小册子也不是为了出名,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成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张树铭说,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涵盖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道德、忠孝节义、文学艺术、民俗法规等社会方方面面,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识品位不可或缺。
现如今,这一本小册子也成了张树铭的“外交礼物”,身边的亲戚朋友送上一本,小区里的孩子们也人手一本,看着他们手捧这个小册子细细品读的样子,是张树铭最为开心的时候,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有朋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把这个小册子放在床头上,没事就会翻翻看,不足30个字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是长篇大论,也不用耗费太多时间,就能知晓一个成语,了解一个典故,收获一个道理;还有的亲戚也因为我的这个小册子喜欢上了写诗,不论水平高下,这恰是诗歌发端之初的本意‘以意为上’,人人都能写诗,而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张树铭说,只要大家喜欢,自己花钱去做这件事情就会觉得很开心、很值得,“有句话不是说么‘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哪怕因此会花费更多的钱,我也愿意去做。 ”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常青树”栏目内容丰富、版块多样,其中“人生百味”讲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人生活故事;“艺彩纷呈”为老年人提供展示书画、绘画、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的舞台;“早报会客厅”将邀请行业专家解答老年人在生活、理财、健康、法律等方面的困惑……来吧,加入 “常青树”栏目,让您的晚年人生“常青不老”。
我们的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崂山区株洲路190号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早报《常青树》栏目
■收件人:宋振涛
■邮箱:qdzbjyzpzj@126.com
■电话:8288800013370841069(微信同号)
扫码入群加入常青树俱乐部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