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投近六亿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早报12月25日讯 12月25日,记者从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崂山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顶层设计来谋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坚持“打造生态化、田园化新乡村”的目标导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构建起“一村一品”、“处处有景”、“花海相拥”新境界,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凝心聚力

建设美丽新农村

“崂山拥有独特自然资源禀赋,这就注定让我们在乡村振兴发展上必须要高起点、高格局,从为一座城市的颜值负责,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负责的高度,打造这里的山山水水。”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妮妮说。

谋定而后动,为了精细化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崂山区专门抽调人员组建了专班,对全区的农村社区摸排。崂山区涉农街道共有3个,分别是沙子口、王哥庄和北宅街道,3个涉农街道共有109个社区,常驻农户4.3354万户,常驻人口13.1359万人。

乡村振兴是一把手工程,崂山区把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把打造“保留乡村形态、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生态化、田园化新乡村”作为目标。崂山区在2018年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成立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

崂山区自2018年开始创新实施“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3年来,我们的工作团队走遍了崂山区的109个农村社区,经常把现场会就开在田间地头,不让人居环境整治留下一丝遗憾。”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段主任说。2019年,崂山区印发《崂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崂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用现代化手段

推进乡村振兴

崂山区围绕“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总体要求,针对辖区各街道社区地域面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将环境整治标准逐一细化为上至山、海、河、林、村,下至道路、广场、沟渠、厕所、环卫设施的20项具体要求。同时,建立系统的量化打分评价体系,共计10方面45个考核打分项,具体涵盖村容村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道路设施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

崂山区坚持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保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近3年崂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运行管护的预算内财政资金投入总额为59659万元,占预算内财政收入(含中央转移支付)的比例为1.18%。

创新治理

让“四大难题”变成“四大亮点”

曾经在社区空中横七竖八的电线蜘蛛网没有了踪迹,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也被统一收纳,漫步在唐家庄社区的乡间道路上,眺望着远处的大山,不远处的茶园,还有人工湖,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可人。

这只是崂山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村厕所、村容村貌是乡村的“四大难题”,崂山区在乡村振兴中,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因村施策,创新治理手段,增强居民认同感、参与度,让“四大难题”变成“四大亮点”。

截至目前,已完成76个农村社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验收工作,敷设污水管网800余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模块32座,污水治理率达70%(超过市定任务9个百分点)。结合王哥庄的健康城1号水质净化厂建设项目,到明年工程完工后,王哥庄街道大部分社区的生活污水也将全部实现统一收纳处理,2021年全区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到 86 %。

除了生活污水,还有生活垃圾。崂山区坚持资源化、减量化为目标,创新行“3+4+3”垃圾分类处置模式。“目前,我们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已经实现了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置率在全市名列前茅。”段主任说。

崂山区农村改厕工作已于2017年底全面完成,近两年致力于改厕后续管护工作。建立改厕智能化管护系统平台,将崂山区三个街道2016年以来的改厕数据纳入改厕信息系统。

各街道充分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发动群众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推进“四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乱堆乱放问题,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整体水平。

截至目前,崂山区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覆盖率、村庄规划覆盖率、通户道路硬化率均达100%。共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2020年新创建的3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完成项目建设和审计工作;共打造美丽庭院2654户、美丽街巷12条,创建“美丽庭院”的农村社区达到100%,44%的农村常住庭院达到“美丽庭院标准”,创建率位于全市第一。(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高旭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