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评说 | 防疫、反垄断、抵制抄袭,立规也是关爱,守法方能行远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从这一周热点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鲜明的红线。这是法律的红线,亦是公序良俗的底线。这条线代表了公平正义,也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

大连考研现场

1

这几天,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在进行。教育部召开视频调度会,部署全国各省(区、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考生进入考场前须严格佩戴口罩,鼓励考生全程佩戴口罩。众所周知,最近大连、沈阳、北京等地陆续出现零星新冠肺炎疫情。当考研遭遇疫情,必须妥善应对。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地方都应对得有条不紊。有了2020年高考的成功经验之后,相关部门已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可以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和考生的实际需求,精准施策,而不是一刀切地“防”和“堵”。

26日,大连一名无症状感染者被安排在隔离病房里的单人考场,完成研考首日的答卷。专家提前对考生身体进行了评估,医护在病区全程监护。试卷的收发,经过了严密封装与消杀。这充分体现了医护人员应对疫情的能力和信心。不过,随着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人员流动高峰期即将出现。必须提高警惕,继续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不管我们身处哪个城市,都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习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防护。

杀害女童的13岁男童

2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的兜底作用至关重要。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对此期待已久。这意味着,在一些极端暴力犯罪中,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钳住小恶魔的黑手,使他们不能作恶之后逍遥法外。当然,要想更好地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避免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仅靠刑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努力。

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饮浪费,迈出了重要一步。从法律层面约束餐饮浪费行为,既是普法课又是倡导课,既给肆意浪费行为念起了紧箍咒,也有利于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共识,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3

除去倡导正能量之外,对歪风邪气的抵制也至关重要。21日,百余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名公开信抵制于正、郭敬明抄袭,称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22日,第二批名单又新增45名影视从业者。这样的抵制大快人心,说明公众眼里越来越容不得沙子,却也暴露出目前对抄袭的惩处力度明显不够。抄袭剽窃者被平台捧成了“导师”,不仅会“教坏小朋友”,更会让原创者寒心。此番抵制发人深省,也让郭敬明、于正好好丢了一把脸。然而,令人尴尬的是,25日郭敬明导演的《晴雅集》上映,虽然口碑扑街,但上映首日票房还是突破九千万。这些年,郭敬明在烂片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一直不缺粉丝、不缺流量,难道他的“成功”已经无人能挡了吗?

24日,媒体报道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一新闻引发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央视、《经济日报》等央媒密集发表评论,传达出的声音是一致的,那就是坚决给互联网平台立规矩。当下,反垄断已势在必行。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社会,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形成,容易导致系统失衡,尤其是随着其资本进入媒体、金融等诸多领域,可能造成社会治理的新问题。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传递出重大信号。其实,反垄断也只是一个开始。只有确保互联网平台在守法、规范、有序的轨道上稳健而行,才能实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立规也是关爱,守法方能行远。对于各行各业来说,依法加强监管是为了完善规则、明确底线,从而确保更健康、更规范的发展。2021年即将来临,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人民至上,法律至上,整个社会都将沿着法治的轨道不断进步,公平正义将充分体现在更多细节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将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