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多策并用 齐抓共管 保障区域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9日讯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财政金融部扎实贯彻高新区工委、管委决策部署,通过加强财源建设、全力培育企业上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有力举措,推动区域财政平稳运行,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实体经济效果凸显,国有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加强财源建设 护航“六稳”“六保”

为进一步夯实财税增收基础,强化预算收入管理,今年7月,青岛高新区印发《2020年高新区财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强化组织协调,形成财源建设工作合力。为了稳定存量税源企业,今年年初以来,财政金融部走访区内50余家重点税源企业,全力协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

“我们还聚焦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引进增量税源企业80余家。建立税源评估机制,完成50余个招商项目税源评估报告。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涉税信息。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8.56亿元,同比增长4.6%,非税收入完成5.57亿元,同比增长164.09%。亩均税收预计为4.2万元每亩。”财政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双胜利,青岛高新区采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保障到位。硬化预算执行约束,确保“六稳”“六保”等支出的优先顺序,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等急需资金外,其他支出原则上不予追加。严控行政运行成本,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将压减的经费投入到“六稳”“六保”重点领域,同时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保障重点支出,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轻重缓急原则,确保财政资金优先投入到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目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1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民生和重点支出需要。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企业上市

8月7日,高测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青岛高新区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随后,企业上市推进工作捷报频传。

10月29日,在半岛科创论坛发布的“2020青岛高企上市潜力10强榜单”中,青岛高新区企业海大生物、科捷智能、易邦生物3家企业上榜,企业上市培育成效再次凸显;11月2日,盘古智能完成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12月4日,中科英泰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通知》,标志着该企业上市工作又迈开了关键一步。

为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扶持政策,青岛高新区拟定《青岛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同时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全年兑现资本市场奖补资金1535万元,帮助企业降低上市成本。

“目前我们按照“一企一账”原则建立10余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台账,并确定30余家上市培育白名单企业,通过强化企业上市培训,服务人数超过500人,全面提升企业上市意识和能力,接下来还将持续优化企业上市精准服务、不断加强企业上市宣传培训、强化部门联动,构建最优上市服务体系。”财政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金融服务 助企攻坚克难

日前,青岛高新区结合园区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统筹发挥政银企三方优势和合力,与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分行合作开展制造业批发式融资合作试点工作,创新政银企融资新模式,切实缓解园区企业融资难题,首批制造业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亿元。

据介绍,青岛市是全国8个制造业批发式融资合作试点城市之一。青岛高新区因工业基础好、先进制造业集中被选为首批试点区,国家开发银行持续加大对高新区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及海洋生物等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与高新区管委、区内制造业企业联合搭建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融资机制,通过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融资及供应链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支持高新区制造业发展。

“批发式融资模式通过高新区管委提供风险缓释金与企业提供担保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部分企业由于土地、厂房相关资产抵押物不足,或因土地使用权、厂房所有权相关手续没有办理,造成相关资产不能进行抵押,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难题。其次,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进行合作,贷款融资利率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具竞争优势。”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柱岗说。

今年,为了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稳健经营,青岛高新区财政金融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企业平稳发展应对疫情的实施细则》,截至目前累计为5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贴息补助500多万元,极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区内主导产业,修订完善《青岛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引导基金参股基金累计投资70余个项目,投资额超过26亿元,引导基金放大杠杆比例为6.68倍,充分发挥了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我们梳理了60余家企业融资需求,建立融资台账,举办10余场融资对接会等活动,促成区内企业达成融资额超过30亿元,并且组建12支金融辅导队,与区内80余家企业进行融资辅导配对,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财政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统筹兼顾布局 释放财政活力

“瘦身、强体、放权、搞活”,功能区改革以来,青岛高新区创新路数打法,实施顶层逻辑流程再造,按照“小管委、大服务、强公司”的思路,制定了《青岛高新区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组建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青岛高新招商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招商运营母公司,分别负责国际、国内招商,承担园区市场化招商、投资促进、资本运营等重要工作,实现了由管委招商向市场化招商的转变。

同时,加强国资监管,直属企业经营稳定向好。财政金融部督促国有企业切实履行企业经营主体职责,加大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力度,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2020年直属企业资产总额310.6亿元,同比增长4%;净资产总额92.4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527万元,同比增长65%。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接下来财政金融部将以财源建设、企业上市、国企改革等为重点,加大“双招双引”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财政金融部主要负责人表示,青岛高新区将出台财源建设扶持政策,做强主导产业,提高亩均税收。强化上市政策体系,降低企业改制规范成本,完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引导对接各类金融资源,加大募投项目土地支持,同时扩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创新科技信贷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按照国家、省、市国资国企规划要求坚持提前谋划,有序推进运营公司改革,提升国资国企管理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李青健 文/图)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