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穿过寒冷的冬夜,迎来新年的阳光。极不平凡的2020已经翻篇,奋斗不惜的2021拉开序幕。你好,老朋友!让我们用问候彼此温暖,用行动相互“点赞”,只要有梦想,都很“了不起”!
刚刚过去的一周,新闻分外精彩。其中,两个关键词引人注目,一个是“法治”,一个是“健康”。
1
2020年12月31日,在一年最后一天凌晨零时,郭敬明竟然道歉了,为了当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作品《圈里圈外》一事。这场迟到15年的道歉,在年末的暮光里引发了一次小高潮。大约十小时后,于正也发道歉微博向琼瑶道歉。不过,眼尖网友发现,于正的道歉声明似乎“抄袭”了郭敬明的道歉声明。这场“正义的实现”迅速被娱乐所消解。
更有人质疑:郭敬明和于正的年终道歉:是良心发现,还是利益考量?此前,一百多位影视从业者的集体抵制以及新华社的发声,应该确实让二人感觉到了舆论压力。但更大的压力可能来自市场。于是,二人服软并把道歉做成了一次强大的宣传。如同网友所言:“当年道歉会影响挣钱,今天不道歉会影响挣钱,就这么简单,都是账。”
不过,在法治社会,只要是“账”,终有翻完的一天,不管你对结果是否满意。伴随着2021年1月1日的太阳升起,我们走入了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实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我们无需担忧“断档”,实施民法典,相关部门已做了大量准备。而且,民法典对之前存在已久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明确。比如,高空抛物谁来担责;如何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手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怎么办;职场性骚扰,单位是否担责等。我们期待这部良法将相关痛点一一消除。
2
自1月1日起,青岛市民也将与一次性塑料吸管说再见。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明确规定,也是健康生活的客观需求。很多餐饮企业闻风而动,但也有消费者表示,作为替代品的纸质吸管体验欠佳,用着用着一不小心就“塌了”。吸管虽小,意义不小。告别一次性塑料吸管,将会大量减少对塑料的消耗。即便一时略有不适,我们也该努力克服。毕竟,忍一忍就能做贡献,而且替代产品的质量很快也就上来了。
对我们的生活而言,健康是刚需也是底线。谁也想不到,进入新年没几天,“心梗”就成了关键词。1月2日下午,《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因心肌梗死去世。这让人惋惜之余,也震惊心肌梗死已缠上了年轻人。如专家所言,心肌梗死年轻化,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人从少年时期开始,就沾染上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缺乏运动、胡吃海喝、吸烟、精神压力增大、过劳、睡眠不足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更加关注健康,增加锻炼,有病及时就医。愿不幸别再发生!
当然,有时健康恶化,也正是因为就医时出了问题。2020年12月31日,武汉知名抗疫医生艾芬称在爱尔眼科进行晶体更换手术后,出现眼前模糊,右眼几乎失明。术后,她向爱尔医院索要最初的检查照片时,副院长为了不引起怀疑,将多份检查单收走。对此,武汉爱尔眼科发布声明称,患者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各环节符合医疗规范,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升,医院不存在篡改调换患者病历情况。一方是知名医生,一方是医疗大鳄,双方各执一词,到底谁是谁非?目前,我们只能等待第三方机构给出权威说法。同时,相关问题也凸显出来,在电子病历普及的当下,诊断数据都在医院平台上。假如出现医疗纠纷,患者如何及时保留证据?假如连专业医生都遭遇维权难,普通患者又该如何面对?何时才能建立健全处于监管之下的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值得深思。
3
关于健康问题的更广泛担忧,来自于疫情。最近几天,多地陆续发现零星散发疫情和输入变异病毒,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切记,我们的抗疫老配方“四件套”仍然管用——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另一方面,对付病毒的“援军”也正在赶来。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疫苗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但即将的到来的春节,最好还是减少“流动”。如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所言,现在到2月底防疫非常关键,挺过去就是春暖花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携手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