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粉条织就“振兴梦”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一提起粉条,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远近闻名的“粉条村”胶南街道李家洼子村。这里的粉条经过32道工序,遵循古法纯手工制作而成。不仅能让村民冬闲时增收致富,还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深冬,李家洼子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晾晒着粉条,村民们喜悦忙碌的身影,生动展现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愿景。

提起李家洼子手工粉条,便不得不提及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李家洼子村村民李省。

“咱们纯手工制作的粉条,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里面是有气泡的,这是粉条吸收汤汁的关键,而机器加工的粉条虽然产量高、好看,但都是抽空空气的,粉条味道自然就不够。”12月18日,在李家洼子村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一间装饰古朴的工作室中,青岛西海岸报记者见到了如今早已是合作社负责人的李省,他正在三台聚光灯下,面对三台手机进行直播“带货”。

“2020年受疫情影响,村民粉条不好卖,打过年开始我就睡不着觉。”放下手中装满粉条的大簸箕,李省跟直播间的粉丝们短暂告别。“早就知道可以直播‘带货’,但是从来没尝试过。”为了把村里的粉条卖出去,一向腼腆的他购置了直播设备,每天在自己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搞起了直播。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的粉条特别受欢迎。”回想起直播之初,李省很是欣慰,“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就能卖出一万多斤!”

李省正在直播卖粉条

“各方面必须经过我亲自把关,过关了咱才帮着卖,不能坏了口碑。”发展李家洼子村的粉条事业,一直以来都被李省当作己任。

李家洼子村制作粉条,已经很难找到确切记载,根据现在村里老人的描述,至少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直到如今,村里仍沿袭着祖辈传下来的制作工艺。

“村里的土地属于沙质丘陵地,种出来的地瓜糖分含量高,口感清甜,非常适合做粉条。”来到粉条制作间,李省介绍,“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地瓜、绿豆为原料,用深层地下泉水纯手工制作粉条,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李省告诉记者,一进入冬季农闲时节,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为制作粉条提前做准备。每年“大雪”节气以后,李家洼子村就迎来了粉条加工季,要一直忙活到春节前。

“从收获地瓜到最终制成粉条,一共需要32道工序。”李省介绍,“清洗、过滤、发酵、和面、晒干……每一道工序听上去都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复杂,而且也有很多的讲究。所以手工制作粉条也是个体力活,需要很强的体力和耐心。但由于制作过程太过繁琐,劳动强度很大,村里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

手工制作粉条工序繁琐、产量低、效益差,13岁就开始跟着父母制作粉条的李省生怕这个手艺失传,便下定决心自己干点事儿。于是,他把以前的老手艺捡起来,开始制作粉条。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专门制作粉条,这样产量上去了,自然也能赚到钱,既让村民增加了收入,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制作粉条谋生,不愁手艺会失传了。”李省告诉记者,成立合作社不久,一个冬天下来就能生产2万多斤粉条,除去成本一季收入8万元左右。而如今,整个合作社一个冬天的产量已经达到了6万斤。

在街道和村委的牵头下,2013年底,李家洼子手工粉条成功申请成为黄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省也成了村里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

为了打响李家洼子手工粉条的名号,李省自己买了电脑和资料学习网页制作。“我还注册了商标,开了网店,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李家洼子村粉条。”李省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他的小店,只见小店里有各种不同类型粉条的介绍,还有粉条优劣的辨别方法等。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粉条,李省还试着做出了酸辣粉。“制作酸辣粉也是对粉条的一种创新与发展,既迎合年轻人口味也宣传了粉条,可谓一举两得。”

“希望传承百年的工艺能够继续传下去,并且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发扬光大。”李家洼子手工粉条在李省和大家伙儿的努力中,逐渐被更多人熟知和认可,成为了胶南街道一张闪亮的品牌名片。

“把李家洼子村的粉条产业做大做强,通过这一根根细细的粉条,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实现乡村振兴,这是我未来的目标!”李省骄傲地说。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