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第一民生。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全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的增加,大健康产业进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一个新的巨大风口已经形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万亿,2023年将超14万亿,2030年将超16万亿。在“预防优于治疗”的大背景下,大健康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在各大城市蓬勃兴起。
青岛正在站上这个风口。不久前,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交出了上半年“健康成绩单”:青岛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位居全省第一;12个托育项目纳入国家试点;新签约健康服务类项目12个;全市卫生重点项目达到20个,是近10年来青岛医疗卫生建设投入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为集中的时期。
行动的背后是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建设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就在眼前,机会稍纵即逝,青岛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务实的行动。
1、大健康产业,一片追求幸福的“蓝海”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让困坐围城的人们开始分外珍惜自身的健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问题,大健康产业也应运而生。大健康是一种刚需,更是一片“蓝海”。
何谓大健康?卖保健品?做物流专门快递口罩和医疗物资?做医疗AI,用机器人监控病人情况?新型养老院?其实这些都属于健康产业的范畴,但是大健康却不止于此。
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是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健康的过程。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仅占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健康产业,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风口,一方面是因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渴望使得人民对健康服务产品的需求也日渐增多;另一方面,政策、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发展正在扩宽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这片追求幸福的蓝海也迎来了各路资本“大佬”。2019年8月,万达宣布成立大健康集团,拟斥资1440亿元用轻资产模式布局医疗;9月,华润置地与同属华润集团旗下的凤凰医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规模布局医疗、养老和大健康产业,地产圈的合纵连横在健康领域再次上演。IT领域更加积极,腾讯整合执业医生资源,上线健康咨询业务,布局14个医疗服务细分领域,全面介入医疗环节的各个领域;而阿里巴巴城市未来医院的野心正一步一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国近400家大中型医院纷纷加入马云的“未来医院”,覆盖全国90%的地区。
2、青岛的“健康家底”不算厚
先来看看青岛的“健康家底”——
目前,青岛共有卫生健康机构8317个,其中三级医院23个、卫生院10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9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床位6.37张、执业(助理)医师3.98名、注册护士4.30名;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3870家、床位14639张;养老机构260家,养老床位68万张(护理型床位40万张),民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86.5%。
其中,青岛健康养老产业还存在短板: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产业规模偏低、市场主体不强,健康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在长江以北地区14个主要城市中,青岛三级医院数量仅排在第12位。
·缺少大型民营机构和龙头品牌,2019年全市总收入过千万的民营医疗机构104所,收入过亿元的仅有青岛慧康医院、城阳古镇正骨医院、青岛莲池妇婴医院3所。
·健康服务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疗方面,在高端体检、婴幼儿照护、康复护理等领域存在短板。全市0-3岁婴幼儿32.6万人,各类托育服务机构接收数量仅占婴幼儿总数的3.14%。
·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较少,医养结合人才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床位过千张的仅有5所,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型服务实体缺乏。
·缺少像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细胞治疗、基因检测、体外检测、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前沿医疗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尚未形成产业集聚。
找到问题,就迈出了关键一步。
3、青岛的目标:建设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
差距意味着更广阔的提升空间,正视差距,青岛奋起直追,提出了全新的目标。
2019年12月20日,青岛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将青岛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基本医疗制度完善、高端医疗服务业发达的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将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健康养生宜居名城。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围绕建设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往前推进。
遇到癌症等疑难杂症,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是北上广?主要原因无非是技术好。为了解决岛城老百姓看大病的难题,青岛加快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为岛城的医疗事业发展招来了很多“金凤凰”,让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扩容。目前,全市新建在建大型医院20家,全部建成后,青岛三级医院将达到35家以上,预计新增床位1.6万余张,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青岛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不断优化供给结构。青岛慈铭健康管理、青岛和睦家医院、青岛金域医学检验所等“三新”健康医疗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青大附院等24家医疗机构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引进社会办妇产医院20家,微医、科大讯飞等智慧医疗合作项目落地青岛。
让每个老人可以优雅地老去,不仅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担当。青岛不断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为全国全省提供了示范。
青岛搭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制度框架,实现“防、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建成六种模式医养结合机构877个,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上门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率先实施社会化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一、二级医院纳入定点单位,上半年支付护理保险基金2.19亿元,服务失能失智人员2.1万人,提供上门服务95.5万小时。
青岛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涌现出圣德、新华锦、福山、中康等一批知名养老品牌。上半年,新签约医养健康项目12个。
4、机会转瞬即逝,如何把握黄金发展期
黄金期至,转瞬即逝。风口之下,青岛如何下好医疗大健康时代的“先手棋”?
目前,大健康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在各大城市蓬勃兴起。例如,药祖文化发源地浙江桐庐以富春山科技城和富春山健康城“两城”为招引平台,着力优化健康产业布局,引进了一批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高端项目。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个改革创新示范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六大主导产业之首,吸引了恒大健康、杭州联众医疗等众多产业龙头进驻,正在逐步构建涵盖健康住宅、健康食品、健康服务、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全系业态。
然而,在各城市向大健康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一系列发展初期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比如大健康产业链在各个环节上都显得比较分散,对应的资源分布也相对分散,这意味着必须通过大量的资源整合将各个环节有效地连接在一起;研发和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基础薄弱,个性化服务不足,健康行业仿制现象频出;新技术与健康产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
眼下,青岛正沿着高科技化,精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的未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乘势而上,希望紧紧抓住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风口”。
据悉,青岛将实施区域医疗服务“攀登计划”,整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眼科医院、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优质资源,创建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级医院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科),建设高水平医院,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积极发展社会办医品牌,探索采取托管、划拨和团队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名校名院来青岛合作办医,中韩合作世福兰斯医院、中日合作国际友好医院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加快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健康干预、慢病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管理服务业。增加具备长期照护能力的康复、护理和养老机构的数量,逐步满足老龄人群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
推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要促进原有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青岛将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在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基因检测与疾病早期筛查、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对恶性肿瘤、重大慢性疾病、出生缺陷、罕见病等疾病的精准防治。
青岛正积极搭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新平台,全力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培树一批品牌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将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大健康产业这个风口,青岛看得很准,布局也很及时,只要抓牢抓实,善于借势,乘风而起的机会很大。
作者 | 荔枝 策划 | 沈默 编辑 | 木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