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特刊| 一周说 借科技之手 破治理壁垒

青岛日报2021年1月6日第13版

借科技之手 破治理壁垒

窗外天寒地冻,但在新年钟声的余韵里,万物更新的希望正在冰川下萌动。

冬已至,春未远。

渐行渐远的2020年,它的背影依然带着难以言说的伤痛。相信时间在平复悲伤的同时,不会淡忘所有在逆境中的突围和努力。过去一年,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青岛的发展却可圈可点,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更以傲然身姿在城市治理领域中脱颖而出。

2020年3月,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石火光阴,岁末年初,伴随着“三我”活动海量数据的发布,一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独特“青岛标杆”正在形成。而这个海滨城市尝试推动治理模式现代化的时代担当,也被广泛“看见”。

带着打造一流城市的期许和梦想,再次出发的青岛,昂首走进2021年,也必然迎来更为严格的审视和检验。

作为“三我”活动“6+N+1”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日报社每周刊出4个整版的群众来信来电留言特刊,“观海新闻”客户端专门开设“直通12345”通道,群众诉求可直达12345政务热线平台。在这里,市民的诉求得以表达、心声得以袒露,纸媒和新媒体结合的全效舆论监督体系也正在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效力。2020年12月,本报留言周刊的月回复率已近100%。

回复率的全面提升,背后是基层对民众呼声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问题解决“闭环”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于群众的“不满”,绝大部分区市、部门都能照单全收、登记造册、分类分级、逐个突破。在考核的倒逼下,极大地改进了作风、提升了职效。但也不得不看到,少数基层部门对待本报转办的群众反映,依然还是“不推不动、不催不急”;而有些部门则陷入了“数月不回复,年底补反馈”的怪圈。

显然,“考核倒逼”是改善工作作风的起点,但绝不能成为社会治理和作风转变的终点。新阶段,自然要面对新挑战。未来,希望各区市、各部门再办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时,不是以完成考核为目标,而是以人民满意为终点,实现从“考核倒逼”向“职能自觉”的积极转身。

过去的一年里,“三我”活动积极利用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但少数百姓难题的解决依然存在“部门壁垒”和“区域阻隔”。有的问题即使拥有部门经验和区域解题思路,依然无法达到社会治理的效能最大化。

比如,一个小小的古力井盖,投诉数次始终在职能部门之间“转圈圈”;一根悬垂于十字路口的电线,反映3个月依然找不到“主人”……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程度还须更上层楼;也提醒我们社会治理需要更智慧、更全面、更高效。

事实上,早在2017年,市北区就已对辖区内的13000多个古力井盖进行了编号。古力井盖缺失,各部门不必再跑去现场查看权属和型号,只要在城市治理网格化系统平台上查看,就能确定该古力井盖的产权单位、型号等信息。但在本报“直通12345”平台上,2020年关于古力井盖找不到“主”的投诉依然不少。一位网友感慨,能迅速找到问题的“源头”,是社会治理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精准监督、精准反馈的基础。而城市难题的解决思路为何不能突破“区域壁垒”、服务全域,同样值得深思。

未来,积极推行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是社会治理努力的方向。在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窠臼、通过管窥单个问题推动同类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如何依托区域经验,寻求全域开花,实现从“局部解决”向“全域统筹”的全新转型,也是新阶段必须面对的课题。

过去的一年中,在推动多部门协作方面,青岛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市委编办对“三我”活动中群众反映集中的网络订餐纠纷、无人机监管、生活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新出现的民生热点问题,确定了市级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事项,涉及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61个部门,明确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及协调配合责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头分散、推诿扯皮、衔接不畅等问题。但在实操层面,一些问题的解决依然会碰到“职能玻璃门”,甚至在“直通12345”平台上,有的问题在多个部门之间多次“流转”,屡无答案,无形中也消磨了百姓的耐心和信心。

因此,借助建设“城市大脑”,发展“智慧城市”的契机,未来如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打破不同部门之间数据和服务壁垒的同时,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进行细化、量化、可操作化和可检视化,是实现部门协作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协作”转变的关键,也是全面改善城市治理效能的基础。

苟日新,日日新,再日新。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不断提升城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初心和决心,这是“人民城市”的根本价值,也是城市治理的根本所在。

回望2020,我们看见,“吐槽”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张张期待的脸庞和一双双翘首以盼的眼睛,其中,除了对个体生活“方便、温馨”的坚守,还有“让城市更美好”的期盼和热爱;凝视2021,这些期盼和热爱依然炙热。而那些被“吐槽”的城市肌体的微小伤口,呼唤我们以更完善、更强大和更温暖的城市治理体系来修复和守护它们。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所有的创新和努力,都循光而往,为爱而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