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记者1月6日从青岛理工大学了解到,继“嫦娥五号”任务之后,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又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保驾护航!
截至1月3日6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轨飞行163天,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距离地球约1.3亿公里,距离火星约83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按计划,探测器将在一个多月后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准备着陆火星。
系统截图
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多年来研发的空间时实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的飞行控制与指挥保驾护航,相关系统运行正常。
航天可视化团队此前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
新闻相关:
把宇宙深空“拉近”并再现!
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为“嫦娥五号”任务保驾护航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此次承担的任务是获取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再次发挥关键性作用,并接受严格的实战任务考验。 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是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发的空间三维时实可视化及遥操作系统的子系统,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常态化测控应用系统,在月面工作段为地形建立、视觉定位、路径规划、任务规划、活动机构规划、规划验证等配置项提供信息显示和业务作业平台,已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及“玉兔二号”月面巡视遥操作操控任务中成功应用。 航天可视化团队此前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任务。
航天测控三维实时可视化系统
新闻人物:
赵正旭与“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创新团队”
赵正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2年获英国皇家学位部CNAA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获英国Newcastle大学应用计算机专业博士后,英国科学博士(DSc);现任联合国开发署高级技术顾问,世界计算机学会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特聘专家,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某部车辆试验研究所特聘顾问专家,中国国防科技实验室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库成员等。赵教授先后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等多项工程的可视化航天科技攻关工作,承担和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航天研究课题、科技攻关项目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仿真、小世界网络系统的研究,是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中的国际知名学者。
赵正旭教授领衔的“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创新团队”,服务国家两大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十三五”预研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参与国家载人航天(921)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中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任务,长征七号及天舟一号任务等近30次工程实战任务,有二十多年的航天工程行业背景;团队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FAST(中国天眼)构建实时三维可视化控制系统;已形成一套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实时仿真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可视化功能于一体的可视化航天项目实施系统平台及技术规范。
(青岛理工大学融媒体中心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 通讯员/曹玉洁)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