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

青岛日报2021年1月8日第6版


青钢钢渣厂4年前从主城区搬离,近日有市民反映其原址恢复了往昔的加工景象,露天作业且没有防尘设施——

钢渣厂原址“沉渣又泛起”

■铁砂筛选机设备运转中,挖掘机在旁边忙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尘埃。


“老钢渣厂搬出主城区已有4年了,如今大量人员、车辆、设备重新进驻现场,从地下翻出渣土进行二次加工。”近日,有市民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施工现场周边没有防护设施,粉尘、噪音污染严重。”

近日,记者来到滨海路26号原青钢钢渣厂东门,现场大门紧闭,门口有“青钢钢渣废料处置货场”字样,院内停着几辆轿车、商务车,但看不到施工车辆。从大门向内望,通往堆场的道路被围挡和另一处大门挡住。虽然看不到大门里面的情况,但轰鸣的机械声不绝于耳。记者注意到,钢渣厂东侧和南侧有高约十余米、长1公里的土坡,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场区内的情况。记者爬到坡顶后看到:堆场内尘土飞扬,目之所及都是裸露的渣土山,数组大型筛选设备分布在场区的多个角落,推土机、铲车、挖掘机、自卸车等几十辆大型车辆往来穿梭,现场一片繁忙。


记者在山坡上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卸车沿着土路从堆场南侧进出。为了摸清现场的情况,记者开车沿着土路,由南侧径直开到场区的最北头。一路上,记者看到至少有5组大型筛选设备,各种大型工程车辆相互配合作业。记者来到一处高约40米的渣土山下,这里有两辆挖掘机在作业,其中一辆挖掘机比较特殊,机械臂末端是一个直径近两米的磁吸盘。两辆挖掘机旁有一组大型筛选设备,几名工人正在维修履带。记者上前攀谈得知,这组设备是铁砂筛选机,他们在“筛铁”。一辆挖掘机负责翻矿渣,另一辆挖掘机利用大臂上的磁吸盘吸住含有铁砂的矿渣,再经过筛选机筛选出铁砂。

右侧挖掘机负责翻矿渣,左侧挖掘机利用大臂上的磁吸盘吸住含有铁砂的矿渣。

“场区内作业的筛选设备极为老旧,无论是设备、作业面还是存放渣土的堆场都见不到控制扬尘的相关设施。”反映问题的市民告诉记者,钢渣场区现场北侧约两公里范围内,有住宅小区、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区,群众的呼声可想而知。

记者以居民身份致电李沧区楼山街道城管科询问滨海路26号场地作业的相关情况。“钢渣厂那地块行政区划在我们这里,但具体哪个单位负责场区,我不清楚。”这名工作人员说。

记者又致电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李沧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青钢钢渣厂搬迁后由青岛城投公司进行托管,现在正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将地下钢渣挖出后进行磁选、筛分作业。针对现场加工的污染情况,已要求现场单位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并给城投方面发函要求其整改加工环节的扬尘污染。城投方面已将整改报告报回来了。”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环保部门已向钢渣场区下达过整改通知,要求配套洒水、喷雾等设施,对渣土堆进行硬化和覆盖,并设置围挡。

■铁砂筛选机设备运转中,挖掘机在旁边忙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尘埃。

市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于2020年12月21日启动了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并于2020年12月25日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响应,要求矿山、砂石料场、石材厂、石板厂等停止露天作业,未纳入保障类减排清单的施工工地(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地下工程除外)禁止土石方作业等。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曾两次前往现场探访,场区内没有停工迹象,现场铁砂筛选机设备正常运转,挖掘机在旁边忙个不停,现场依然尘土飞扬且未见到有效的防尘设施。

现场尘土飞扬。

晚上灯火通明。

2021年1月6日,记者又一次前往现场探访,南面的大门紧闭。记者通过长焦相机拍摄,场区内数台筛选设备未见增设防尘设施,渣土依然裸露没有经过覆盖,6辆大货车依次排队装载棕色的砂土。场区外,一辆大货车停在路边等待进场。记者从这辆大货车的押车员处得知,他是来这里运输铁砂的。

场内拉铁砂的车辆。

据了解,2016年底,青钢钢渣厂由李沧区滨海路26号搬迁至董家口。2018年10月,青岛市星河湾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该地块由三类工业用地变更为公园绿地及交通场站/其他交通设施混合用地。记者查询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5年2月作出的《青岛钢铁有限公司滨海路26号场地环境调查报告简本》(以下简称“环评”)了解到,滨海路26号场地总占地面积393亩,1958年青钢建厂时,钢渣加工厂所在位置为胶州湾东海岸的滩涂,青钢建厂投入生产后,炼钢所产生的大量钢渣因工艺落后无法处置,故填海于此,形成了目前钢渣堆积场。“环评”对当时该地块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由于当时的钢渣厂为露天生产,钢渣储存、厂区内运输及处理过程中均产生大量粉尘。钢渣处理线生产作业过程中扬尘较为严重,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大。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介绍说:“老钢渣厂搬走后,拆除了北侧部分厂房和设备,现在使用的铁砂筛选设备是原先留下的老旧设备,而且现场没有对裸露的矿渣进行覆盖,扬尘四起,周围居民怨声载道。”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向记者介绍,此前曾有居民向环保部门反映过,但现场没有什么改观。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监管莫要“走过场”

近400亩的堆场里,钢渣堆积如山,现场尘土飞扬……这里不是荒郊野外,而是主城区。时至今日,铁渣筛选方式仍是如此原始粗放,并且未见有效的环保措施,甚至无视重污染天气停止露天作业的要求,面对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仍无明显改观。

近年来,为了助推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也为了提升城区环境质量,一批批老企业搬迁。壮士断腕换来的“绿水青山”是何等的宝贵。相关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将废弃的钢渣再利用无可厚非,但继续沿用已经废弃多年的老旧设备,又没有任何降尘防护手段,这样的再利用造成对环境的再污染,是不是有悖老企业搬迁的初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有强力的执法监管作为支撑。对环保部门而言,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不能“走过场”,而是要敢于“动真格”,对问题一抓到底,将检查落到实处。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