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个冬天有点冷。刚刚过去的一周,我国多地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寒潮,多个大公司被曝出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乱象。不过,严寒之下,仍有众多温暖人心的事件上演,大家一起行动,捍卫我们的权益,守护我们的城市,珍重我们的生命。
1
2021年开始工作的第一周,就看到在一些大公司,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1月3日,一个悲伤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一位22岁的女孩在凌晨下班途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去世。一场关于“拿命换钱”的讨论拉开序幕。1月6日,“应届生拒绝996被申通快递辞退”的关键词上了热搜,上海青浦区仲裁委裁定申通快递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判决依法支付赔偿金,申通快递则提起上诉。1月8日,对于“43岁骑手韩某伟在送单途中猝死”一事,饿了么回应:将为猝死骑手提供60万抚恤金。骑手家属表示能接受赔偿,但出事20多天没人管,需要一个道歉……
一幕幕、一声声,令人刺痛。猝死事件频发,996文化蔓延,工作强度拉升,劳动法被漠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要奋斗,但不能是这种突破法律底线的“狼性奋斗”。尤其是,一些企业早已成长为大公司,却依然以一种草莽手段压榨员工。如此蒙眼狂奔,既是对员工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的侵害,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其中,一些新问题值得深思。比如,在饿了么员工猝死事件中,互联网平台灵活用工对原有劳动关系产生冲击,众包外卖小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灵活用工领域又该如何规范发展?
全棉时代广告引争议
2
最近,一段疑似“大头娃娃”的网络视频引发关注。视频称,福建漳州的一位孩子家长给5个月大孩子使用了一款抑菌霜后,出现了脸部肿大的现象,并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而涉事企业表示,产品在去年检测时未查出激素,认为此事系炒作。目前,漳州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责令该企业召回涉事产品,送权威机构进一步检测。涉事企业停产。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出来,但家长必须打起十分精神,别冒险尝试来历不明的偏方或网红药。要知道,孩子是试不起的。在此,也必须对那家企业说一句:不会说话就别说,试试换位思考,你会拿孩子这么炒作吗?
女性权益也是焦点。近日,全棉时代发布了一条卸妆巾广告,内容是:一位年轻女子深夜被一男子尾随跟踪,女子用全棉时代湿巾卸妆变丑后成功脱险。该广告的逻辑是:女人被犯罪分子盯上,只怪她化妆好看,卸了妆变丑就安全了。这种内容与性侵犯罪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且明显涉嫌歧视,是在侮辱目标消费者。能想出这样的“创意”,只能说思想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及时介入,该追责的必须追责。另外,网络文学女作家“七英俊”近日讲述自己参加网络文学作者大会时,被一群男作家起哄,对此进行了炮轰。这直接引发了网文圈内的轩然大波。那些习惯在女性面前讲黄段子的人,是该改改臭毛病了,这真的不是风趣,是冒犯,也绝不是什么幽默,而是彻头彻尾没素质。
面对恶人,需要仗义出手。1月6日,在江苏常州的一辆公交车上,坐在后排的一名小女孩遭到一男子猥亵。小女孩吓得一动不动。公交司机朱师傅发现后,厉声斥责,男子仓惶下车逃离。朱师傅安慰小女孩,遇到这种事不要害怕,要勇敢大声喊出来。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抓获。1月9日,朱师傅获得常州市见义勇为奖励3000元。为朱师傅点赞,他的见义勇为为小女孩驱散阴霾,也为这个寒冬增添了一丝温暖。
常州见义勇为司机
3
在这一周,寒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也带来奇异景观。青岛海边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浩,“网红墙”在朋友圈刷屏。其实,比网红照片更动人的是那些在寒潮中依旧坚守工作的人们,是他们让城市运转如常。是我们大家用自己的体温,齐心协力,氤氲出万家灯火。
河北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1月10日召开的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师鉴表示:基于现今发现的早期病例发病时间点和病毒的传代时间,初步估计,零号病例早于2020年12月15日。这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疫情防控的思想丝毫放松不得。作为防疫薄弱环节的农村,应该得到更多重视,补齐短板,势在必行。10日当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疫情传播遵循“点状-聚集-弥散”规律,近期石家庄疫情有明显聚集特征,未到弥散阶段,可在几个星期或一个月内得到控制,对此深有信心。
有信心,更要有行动。近期,全国多地发出倡议“非必要不返乡”。1月8日,青岛也发布公开信,呼吁尽量就地过节,非必要不出青岛,避免前往境外或国内疫情重点地区。这个春节,就让我们一起就地过年,携手构筑坚不可摧的纺线。只有城市更安全,节日才能更温馨,我们也才能更幸福。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