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八名院士齐聚论坛,以科技创新引领,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海水稻论坛主席、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2021年推广示范100万亩,早日实现亿亩盐碱地‘荒滩变良田’的目标。”
国际海水稻论坛是由袁隆平院士发起的一项国际性学术会议,本届论坛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筹)主办,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承办,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汉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瑞智投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慈名慈善基金会协办,以“金融、产业、十百千,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以“海水稻+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产业生态圈”为基础,通过技术融合赋能、产业交叉渗透、体制系统创新等方式多维协作,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集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技术与产业输出,助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零饥饿”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入其中之一,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都必须将打造好农业“芯片”,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说到种子的研发进展,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博士介绍说:“自2017年开始,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牵头国内18家单位,组建了国内唯一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分为4个试验组别、34个试验点,通过建立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以及育种材料筛选程序,针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设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组、沿黄粳稻组、华东沿海籼稻组、华南沿海籼稻组4个组别,在广东、浙江、海南、江苏、辽宁等34个区域试验基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东北等18个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测试试验。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家耐盐碱区域试验审定。”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解决好耕地的问题,一方面要牢固坚守耕地红线,一方面要提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袁隆平海水稻团队从耐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到百亩片、千亩片的实验种植,再到如今万亩片示范种植,团队以创新方式大大提高了盐碱地利用率和盐碱地粮食产量。围绕海水稻品种推广与低效土地的改良和利用,团队将高标准、规模化的种植运营及农产品深加工,与智慧农业服务、产业生态圈构建、金融赋农机制及耕地占卜平衡调剂耦合为一体,成功启动了“十百千工程”及其配套的产业融合模式,有力保障海水稻事业顺利推进。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了万亩片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两万亩,扩大推广到十万亩。十地十万亩海水稻已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江苏如东、山东东营、山东潍坊、山东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海水稻试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亩产逐年递增,平均亩稳定超过400公斤,在寸草不生荒废的盐碱地上,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丰年。
搭平台促发展,创新平台多智库
由科技部牵头汇聚全国耐盐碱水稻领域的优势科研和产业单位,启动筹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国创中心唯一产业化平台将落地山东青岛,利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产业化优势,引领千亿级海水稻智慧农业产业链发展。与此同时,在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的指导下成立的“中国产学研促进会海水稻协创平台”、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工作部署下成立的“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作为共同发起单位,聚集农业技术顶尖资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智慧农业创新平台,为新兴的海水稻产业的学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奠定标准化学术资源和专家体系,为行业提供不断迭代更新的智力资源依托,为国家的行业决策提供策略支持。随着海水稻在迪拜试种成功,以及在世界各国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海水稻已作为一个全要素全产业运营体系,有效承载我国对“一带一路”及上合国家的技术交流及农业合作需求。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海水稻还将作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打造国际农业经济合作与发展平台。
本届海水稻论坛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金融赋农,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投入的资本,发展海水稻产业化,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在双循环和新基建的政策背景之下,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纷纷开始聚焦与投入以海水稻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海水稻研发中心率先示范,以金融模式赋能产业融合,发起百亿级海水稻产业基金,精准指向海水稻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推动亿亩荒滩变良田,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模式搞创新,盐碱地上多融合
青岛城阳作为全国海水稻产业推广中心,率先开展智慧农业及万亩盐碱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通过构建“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新模式,攻克技术、人才、装备智造三大高地,不仅带动全国海水稻智慧农业生态发展,更实力演绎智慧农业高地引领海水稻产业,以中国芯、中国技,牢守中国粮、中国地。
山东潍坊寒亭区十万亩海水稻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是全国首个百亿级海水稻特色小镇产业综合体,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海水稻种植突破5万亩,围绕海水稻产业,建设海水稻加工中心、展示中心、控制中心、大数据中心、中央厨房、稻米品质与深加工研究院等,并成功打造海水稻深加工终端品牌“种福田”,以建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探索出一条海水稻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内蒙古杭锦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着40万亩盐碱地的提质增效和现有80万亩向日葵种植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以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建设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为契机,依托海水稻研发中心河套分中心,建设杭锦旗百万亩盐碱地稻葵生态产业园,打造河套地区海水稻+N盐碱地作物轮作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现代农业是多元产业融合、多功能的拓展,推广种植“海水稻”,正是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数字农业发展的瓶颈,凭借土地改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与运营优势,海水稻团队将以多产业模式融合的顶层设计思路,助力各地乡村振兴以及区域高质量发展。目前,陕西、甘肃、上海、广西、江西等地多个项目正蓄势待发,其中包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盐碱地储备林、陕西南泥湾红色产业园、青海格尔木高原高寒产业园,甘肃、陕西等地共计千万亩盐碱地及低效土地整理项目陆续签约。
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
在“改造全国一亿亩盐碱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的愿望里,袁隆平院士提出“中华拓荒人计划”,号召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金融、农业、制造、信息、销售企业加入,共同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设立的“中华拓荒人奖”,于1月15日晚在海南三亚举行颁奖仪式,该奖项旨在引导海水稻事业,支持在该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个人,发扬海水稻拓荒人坚忍、执着、创新、奋斗的精神。重点奖励在海水稻及盐碱地利用方面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等方面扎根基层,敢于挑战与创新,并在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工作者及团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拓荒人精神,保障粮食安全。首批7名来自不同岗位和地区的“拓荒者”获此殊荣。
从中华拓荒人到小小拓荒人,拓荒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六年来,已有30万孩子参与到“小小拓荒人”行动中,在实践中培养“自我耕耘,开拓创新”意识,孩子们从小树立好奇心、探究心和创造力、执行力的“双心双力”,践行小小拓荒人使命,真正让“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
据介绍,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计划用8-10年时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结合各地特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实现海水稻的推广和全产业链发展,将中国土地治理、耕地保护的经验传递到全球,发挥“中华拓荒人”精神,矢志创新、拓荒为耕,改造亿亩荒滩变良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张晋 通讯员 杜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