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1日讯 青岛将2021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为加快涉海项目建设,辐射带动海洋产业链、经济链发展,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建立完善全市海洋及相关产业项目清单,初步遴选出110个海洋建设项目,力争今年至少处于开工建设阶段,尽早实现落地应用。
抓项目落地,不仅有“量”,而且提“质”。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海洋产业领域,市海洋发展局正在加快推进近10个相关重大涉海项目建设。同时,进行多项开拓性、战略性布局,以拓展经略海洋的深度和广度。
110个涉海项目总投资3600亿元,部分项目将在年内完工
腊八时节,恰逢大寒。在新旧交替之际,集聚在胶南经济开发区海洋生物产业园里的多个海洋生物医药建设项目正迎着严寒火热推进。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是集聚区里的龙头企业。观海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明月海藻科技馆中的科研城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处于“收尾”阶段。该项目的第一、二、三期工程已经完成,第四期建设项目海藻博物馆及创客中心的主体工程也已完工,几十位工人正在进行内部的装修工作。
“该项目建成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海藻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平台,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产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明月海藻相关负责人介绍,配合今年5月份将要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创客中心,该项目将为园区30余家海洋生物医药上下游企业及园区外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培训、配套支持等服务,推动产业进步。
距离明月海藻不远的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样是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明星企业”。在琅琊台路附近,一排排高耸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正以“科技孵化区、成果转化区和集团总部”的面貌,展示着聚大洋正在打造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到,科技孵化区、集团总部等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目前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完成二期工程,2022年完成三期工程,2023年全面实现达产和整体运营,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利税30亿元。”聚大洋相关负责人说,园区建设将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80人,引进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30家,转化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先进技术成果,打造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岛城类似明月海藻和聚大洋这样的涉海项目还有很多。例如,青岛英豪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智慧海洋产业综合体项目,目前正依托其浩然海洋牧场,着力打造海洋、陆地、纵深辐射统筹区三个产业园,建设内容涉及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等多个领域。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工业处处长张惠珺介绍,按照海洋产业特色、科技力量支撑、项目经济效益等原则,市海洋发展局初步遴选出2021年海洋及相关产业建设项目110个,总投资3600亿元,力争今年至少处于开工建设阶段。110个项目中,一些已经进入今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对此将进一步分重点、分门类、分层次地有序推进,力争尽早取得阶段性成果。
16个储备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加快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布局落地发展
海洋项目是“经略海洋”攻势的强劲支撑,海洋重大项目影响海洋产业的深远发展。突出海洋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市海洋发展局正在对接争取一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发展。
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项目,以大型深水网箱和养殖工船组合开展规模化深远海养殖,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发展以大型智能化网箱、养殖工船和配套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业,形成深远海开发产业集群。目前,《青岛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正在进行,“深蓝1号”“冷水团1号”项目正在深入推进建设。
即墨区海上风电融合海洋牧场产业集群蓝谷项目、西海岸新区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项目等三个海上风电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准备,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均达100亿元左右。
新加坡TUFF海工项目在青岛成立的国内首家子公司“TUFF中国”将启动建设,计划将青岛发展成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全球枢纽。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签约,前期注册资本过亿美元,未来将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
……
张惠珺介绍,在推动110个涉海项目开工建设之外,市海洋发展局还整理出已经签约但还未开工建设的16个储备项目,包括上述项目在内,总投资1200亿元,建设内容涉及现代渔业、海洋药物、海工装备等新兴、高端领域,将进一步加强青岛海洋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补齐青岛海洋产业短板。
海洋新兴产业,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弱项。据了解,深圳海洋新兴产业比重占全市海洋比重的31%,而青岛只有11%左右,亟需破题。
为此,青岛正在开展多项开拓性、战略性举措,拓展经略海洋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推进我市与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开展合作,组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构建“北京+青岛+N”的架构模式,同时争取设立不低于500亿元以上的中国海洋工程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相关项目的成果转化;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成立蓝色金融研究院(青岛),加强蓝色金融服务研究,推动金融与海洋深度融合;此外,推动我市与中船集团共同参与深海矿产开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探讨在青组建深海水下装备研究院和专业化公司;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等。
“下一步,青岛将对签约的每一个项目,建立‘一对一’跟进服务机制。”张惠珺说,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项目盘,提速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效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