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6日讯 记者26日从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获悉,在该区济宁支路和四方路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相继发现了一处消失数十年的三江会馆界碑和两枚德国造污水管道。专家表示,两处历史物件的发现,对勘验三江会馆的区域方位,研究德占时期城市建设和大鲍岛区域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把界碑制作成拓片
热心市民的意外发现
26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宁支路,三江会馆界碑发现者——市民厉永昌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地点就在三江会馆现存建筑内,近期黄岛路片区整修地下管线,作为历史文化爱好者,他隐约预感到“会出现一些东西”,于是这两天一直在周边区域散步查看。1月19日,在路过济宁支路时,他突然发现开挖的墙边处露出一块刻着字的石碑,等工人进一步施工后,他才看清石碑上刻着“江皖苏浙会馆地界”字样。随后他便联系了岛城有名的历史文化研究者,并得到他们的确认。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人大工委主任孙熙宁表示,经专家研究确认,这个石碑正是消失多年的三江会馆的界碑之一。“此前在济宁路和四方路交界处,一直存在着一块同样刻有‘江皖苏浙会馆地界’的界碑,但是黄岛路这个大片区的地下管线已有好几十年没有大动过,所以此次发现的石碑一直被深埋在地下。”孙熙宁介绍,这块界碑的发现,对勘验三江会馆的区域方位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留存界碑的历史价值,26日上午,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市南区档案馆人员对界碑进行了挖掘和保护工作。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周怡教授专程来到现场,对界碑进行拓印。
周怡介绍,建筑界碑在南方建筑领域十分普遍,但北方建筑中并不常有。对于建置时间只有100多年历史的青岛来说,就更加少见。据他推测,三江会馆建设时,应该不止目前发掘的这两处界碑。
孙中山或曾在三江会馆发表演讲
孙熙宁介绍说,根据《青岛事典》记载,三江会馆为同乡会团体,于1907年建成,馆址在今四方路。因主要发起人由江苏、浙江、江西3省(省名均有“江”字)商人组成而得名。安徽商人也在其中。这里经常举办施医、施药、施舍棺木等福利活动。历任会长有慈溪人周锐记经理周宝山,扬州人丁敬记经理丁敬臣,宁波人亨得利钟表店经理郑章华。三江会馆戏楼于20世纪40年代拆除。解放后三江会馆与广东会馆打通,如今三江会馆老建筑还存有一座“议事楼”,可见当年风貌。
1912年9月,孙中山来青并发表了演讲。其中部分青岛历史研究者认为,孙中山当时是在三江会馆大戏楼处发表演讲。不过,也有人根据1912年德国人芬克创办的《协和报》记载,提出孙中山是在紧邻三江会馆的广东会馆发表演讲这一说法。
三江会馆现存的“议事楼”古朴典雅。
记者在市南区芝罘路上,从正面看到了三江会馆现存的“议事楼”。这座议事楼分为上下两层,砖砌墙部分粉刷成黄色,二楼及门窗的木质部分呈枣红色,外围墙角屋顶则是灰色清水砖,样子古朴典雅。
“三江会馆是南方商人筹建的,所以建筑本身带有很强烈的南方风格,与青岛其他区域的德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周怡教授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三江会馆留存部分正用于幼儿园教育。
四方路施工发现两枚德国造污水管
近期市南区历史城区地下管线集中整修过程中,还在四方路发现了两枚德国造污水管。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近日在开挖四方路地下管道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两枚残缺的深褐色污水管子。由于上面写着外文字,施工人员意识到这可能是德占时期留下的历史遗存,便徒手将两枚管道挖了出来,并及时上报。
德占时期污水管。 王萌 摄
采访现场,恰巧有一名留德假期回青的大学生孙嘉泽在附近采风,他辨认管道上印刻的是生产该管道的公司名字和厂址。“生产厂家名叫Ribbert,这个厂子位于德国科隆。”经孙嘉泽查阅,这家名叫Ribbert的工厂建于1867年,做煤球起家,后在1886年收购了砖厂和黏土管厂。
据了解,目前相关施工单位已经向文物部门就发现的两处老物件进行了汇报。
孙熙宁说,市南区将“一广场、两路、三片区和N个街区里院”作为西部复兴的主战场。黄岛路片区作为重要项目节点,正在进行基层管线设施的施工,未来在传承里院文化的基础上,将引入时尚潮牌、旗舰品牌、跨界文创、艺术画廊、高端精品酒店、餐饮酒吧等业态。下一步,市南区将启动西部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从历史城区学术研究、资料征集和成果转化工程入手,全面收集、挖掘、整理和编辑老城区红色传统、历史传承、著名人物、经典传说、时尚风貌和打卡网红等资料和作品,讲好西部故事,解读西部老城区深厚的人文底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