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湾畔传来好消息!国家级平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本月底竣工验收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6日讯  灵山湾畔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传来好消息!记者从西海岸新区获悉,国家级平台、省重点项目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基本建设进展顺利,本月底将实现竣工验收。这意味着,集聚了中科院13家科研力量的海洋科技“航母”将从古镇口核心区扬帆起航。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多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国际一流创新团队,产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性成果,造就一批国际著名的海洋科技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是古镇口核心区第一家先行开工建设的海洋科研机构。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其他12家研究机构,共同筹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成为古镇口核心区第一所先行开工建设的海洋科研机构。

近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以朱红色为主色调的建筑群已经建成,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收尾验收工作。“为服务好项目建设,我们实行了包项目负责人制,专人靠现场抓进度。”古镇口核心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李富超介绍,筹建两年多来,该中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中心大融合、大平台的构建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前瞻谋划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国家评审;形成了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核心科学家团队、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协同攻关的“1+X+N”模式,在健康海洋与生态安全、海洋农业与生物安全等方面,产出一批标志性重大原创成果;通过梳理13家共建单位的300多项可供转化落地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新型生物催化剂、健康绿色养殖等多项成果与企业转化对接,引进挪威康斯伯格和安德拉、德国CONTROS、国内中海辉固、上海中车艾森迪等知名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联合海洋大科学中心共建单位构建研发集群,开展海洋传感器、水下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攻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投用的第一年。“未来的五年,我们将以平台资源共享,畅通创新价值链,实现海洋原始创新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发挥核心骨干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李富超说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