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8月5日、8月12日、8月19日,连续4个周三,青岛有条热线12319“热得发烫”!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有关业务部门的处长依次亮相,当上了“接线员”,倾听市民诉求,不仅快速有效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领域里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还收获了大量市民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金点子,可谓一举两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岛城市管理部门用“星期三问城管”这一活动,对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角,让城市管理部门实现了从工作方式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也让“开放”这一大逻辑,成为推动城市治理更上层楼的强有力的支撑。
1、每周三,“不见不散”
从7月29日开始,越来越多的青岛市民开始关注“星期三问城管”这一活动。城市管理部门喊出了“打开大门办城管”“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的口号,业务部门的处长依次亮相,当上了“接线员”,根据自己分工的领域倾听公众诉求,推动城市管理领域里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快办理、快解决,将青岛打造成方便、温馨之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何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角?青岛开启的“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青岛人爱自己的城市,在全国都是有名的。青岛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也在“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得到充分体现,并被进一步点燃。
“星期三问城管”活动之12319处长接线日首场活动现场,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执法大队负责人“超时都无法放下手中的电话”。两个多小时中,电话声此起彼伏,市民纷纷在来电中表达了对流浪犬管理以及不文明养犬问题的意见建议。“没想到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这么高,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12319服务热线服务中心主任郭晓峰介绍,活动期间,热线共接听市民来电352个,同比、环比分别增加53%、55%,受理的市民反映犬只问题的电话量也大幅提升,同比增加1533.33%,环比增加206.25%。”
在第二场“星期三问城管”活动之12319处长接线日活动中,青岛市燃气发展中心负责人围绕着燃气行业管理、服务和安全等问题,现场接听市民来电10个,平均电话时长11分钟;12319热线共接听市民来电298个。
一个周后,第三场“星期三问城管”之12319热线处长接线日活动如期同市民见面。围绕“违法建设治理”这一专题,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物业执法大队负责人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接听市民来电15个,12319热线共接听市民反映违建问题来电 77个,同比增长492.31%。
而在今天,聚焦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音扰民执法,园林与环境执法大队负责人会同市北区、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接听了22个来电。与接线日同步,“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大家谈”活动邀请了地铁集团、中建八局等施工单位和市民群众、基层执法中队等代表,面对面恳谈、对话,促进工地噪音扰民问题的解决。
除了“处长接线日”,“星期三问城管”还开启了市民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代表走进城市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场景,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在“星期三问城管”活动之外,城市管理部门对市民“开放”、邀请市民一起参与城市管理的活动也都诚意满满。在“青岛城管”微信公众号里,菜单的第一栏里就是“全民城管”,对于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民可以“随手拍”,即时上传并说明反映的问题,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落实处理并反馈。而在城阳区,市民成立了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在背街小巷、市场等地开展城市管理服务。
青岛城市管理部门的诚意“开放”,青岛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高涨热情,二者碰撞到一起,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2、打开了一扇门
青岛市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从未像今天这般密切。
今年3月5日,青岛在全市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一场从未有过的、面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倾听是最大的尊重,也是青岛城市管理部门的行事逻辑:我是城市管理部门,有城市管理的问题可以找我,我照单全收。
听其言观其行。对于市民的来电,12319热线第一时间通过数字城管系统下发各区市进行办理处置,对于具体办理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将根据责任单位反馈情况对用户进行回访,用户不满意的将持续进行督办。市民在7月29日第一期“星期三问城管”活动中反映的49件问题,到8月6日全部办结。
为什么办理速度如此之快?因为“接线员”是处长和中层干部这个承上启下、执行落实的“中枢”。处长接线,可以在业务领域内给市民最专业的解答,处长也可以掌握一手的问题,在以后的政策制定执行中有参照和依据。
而工作方式之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管理部门的思维之变: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民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看问题、想事情,市民提问题、说意见建议,都是为了城市更加方便、温馨,都是为了实现城市更好的发展。
思维一变天地宽。在市民和城市管理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的交流中,业务处室负责人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能解答的当下解答,解答不了的承诺限期解决。即使不是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只要涉及城市管理,也照单全收,打破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在城市管理部门内部形成开放、整体、协同的闭环处理机制。
比如,在燃气管理处长接线日上,有市民反映建了违建,接线处长立刻将问题反映给执法大队,电话还没放下,执法人员就已经到了现场。这种不囿于部门业务的“开放”思维方式,更是给城市管理的“开放大逻辑”注入内生动力。
3、用“开放的大逻辑”做好城市治理
开门办城管,开门接受监督,让市民“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让每个青岛人都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这是打造“开放城管”的初衷和目标。
正如开放是青岛这座城市的特质一样,打造“开放城管”不仅仅体现在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这个“内循环”上。
就在上个月,青岛市城市管理部门与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10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青岛市城市治理智联盟,将行业领域内智库机构、专家外脑和高新科技企业的先进理念、模式、技术与城市治理相融合。对这些头部企业开放城市管理应用场景,更是让“开放城管”有了更多、更强悍的支撑力。
青岛正致力于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城市管理也要与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7月29日,旨在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一把手”专业化领学研修班在上海开班,青岛干部开启了沪上“取经”之路。在十多天的学习取经过程中,青岛市城市管理干部既要学好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又要弄懂细节背后的大逻辑,学习“全周期”避免历史上中外城市生过的“城市病”。
可以说,从市民到城市管理者,从头部企业到应用场景,城市治理的“开放大逻辑”激活了每个人、每个元素的内在动力,实现在开放的语境下协同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从而让每个青岛人都能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方便、温馨。
作者 | 慕昱 编辑 | 木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