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78岁的刘老先生因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肾动脉狭窄,于外院在双腿植入支架4枚,右肾动脉血管植入支架1枚。三个月前,老人再次出现行走困难,超声检查发现双腿血管中的4个支架全部发生闭塞,导致血运不畅。几经辗转,老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市立医院东院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寻求帮助……
为老人开展微创治疗对医生是个很大的考验。一方面,即便造影剂的剂量再低,也会增加原肾脏的负担;另一方面,即使介入手术成功,也有可能由于肾脏缺血时间过长,肾脏功能仍存在不能恢复的可能。再三权衡下,微创介入治疗中心主任贾楠决定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尽快为患者恢复肾脏供血。团队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造影剂剂量过低导致造影成像不够清晰,给观察病变和器械定位带来很大挑战。通常要使用50-100毫升造影剂才能完成的介入手术,这次贾主任决定压至15毫升以内。“虽然术前没有血管影像资料参考,很多细节问题无法预估,存在风险,但介入手术的质量不能因此打折扣。”介入手术开始后,造影结果证实了贾楠的术前推断:患者右肾动脉植入的支架发生闭塞,左肾动脉开口重度狭窄,造成双侧肾脏血液供应都很差,手术难度非常大。在造影清晰度有限的状态下,贾楠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血管病变三维空间的良好感觉,对左侧肾动脉狭窄扩张后,精确定位,成功植入支架,顺利打通左侧狭窄的肾动脉。为了让患者少承受一次介入手术的风险,他一鼓作气,立即操控导管和导丝进行右侧肾动脉治疗,经过反复努力,导丝终于精准进入支架开口,顺利穿过病变段,用涂药球囊(能够显著减少支架再狭窄)进行反复扩张后,支架内的狭窄彻底解除,血流恢复通畅。至此,一次微创手术,将患者双侧肾动脉顺利打通,肾脏警报成功解除。为了让患者重新恢复行走自如,贾楠定继续为患者开通下肢闭塞的血管,恢复腿部血运。下肢介入手术如期进行,造影见右下肢通路血管扭曲伴有大斑块,同时可见髂动脉分叉角度小且有弯曲,这给导丝的进入增加了难度。术中,由于老人的病变钙化严重,治疗一度搁浅。贾楠决定转换思维,采用逆向穿刺技术,彻底开通支架内闭塞,血运重建才得以成功。
经历三次微创介入治疗后,患者5个闭塞支架,一条重度狭窄动脉全部打通,患者恢复行走自如,出院时血肌酐180微摩尔/升,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记者 于波 实习生 栾丕炜 通讯员 徐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