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威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主动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在高性能碳纤维、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依托“1+4+N”创新平台体系聚合高端创新资源,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家以上。
把攻克“卡脖子”技术放在创新驱动的突破方向,威海市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争取全年获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20项以上。持续深化与驻威高校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支持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加速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加快山东交通学院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创新方向瞄准企业需求,创新过程企业全程参与,创新成果企业享用。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威海市实施“人才兴威”三年行动,持续擦亮“英创会”品牌,提升各类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精细化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新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以上。充分发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5所高等职业院校和17所中等职业学校作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在人才集中区域和企业设立人才驿站、专家驿站,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和保姆式服务机制,推进人才公寓建设,让威海成为不仅宜居、更加宜业的城市。(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森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