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日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碧水蓝天、纤尘不染,大沽河畔、水绕人家。深冬时节,俯瞰胶州市李哥庄镇,大沽河、桃源河、小辛河三河环绕,满眼田野阡陌,清水如画……
都说城镇美不美,关键要看水。那就跟随观海新闻记者,一起走进李哥庄这座小城,看她如何一手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一手打造金山银山新高地。
纪家庄污水处理站
抓牢一条主线——政府主导、市场参与
2020年11月19日,李哥庄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假发行业污水处理方案论证会,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环保专家学者在这里齐聚一堂。
会上,专家、代表围绕发制品行业废水特点、工艺流程、环境影响等讨论激烈,经过多轮“头脑风暴”,该镇假发行业污水处理方案得以论证、完善。
让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走进政府,共同商讨如何抓住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这样的场景,在该镇时时上演。
作为全球高端假发制造基地,假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考验着水生态治理。
作为全国重点镇,“九小场所”1100家,小微企业515家,个体工商户上万,61个小区居民,每天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置压力大。
假发厂污水处理设备
如何高效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该镇的做法就是 ——“政策的支持、机制的健全、政府的组织、社会资本的参与”,全轮驱动实现美丽乡村“显山露水”的梦想。
“我们引入4家专业公司参与全镇污水处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技术优势和管理能力。在规划方面,聘请中南城市设计研究院等5家专业机构对村庄、金冠韵河、桃源河等一体测绘、一体施工、一体管护,”提及如何借助外力处置污水,该镇分管领导如数家珍,“在资金方面,我们整合上级扶持资金、自筹资金,形成叠加效应,优先投入到污水治理项目!”
四甲村污水处理模块
据悉,该镇已投资近9000万元建成启用一、二期镇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700万元打造12处污水处理模块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投资约2000多万元治理假发企业排污、金冠韵河等镇区水环境。
明确一个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绿在水中,水在画中,一河清水,蜿蜒穿城。1月30日午后,深冬的周末。
记者沿着李哥庄镇沽河大街的金冠韵河一路南行,午后的温度让水面薄冰融化,河水清澈,绿植在水中舒展,几位周边住户坐在水边亭内,伴着午后暖阳聊天,一派和美水彩图景。
金冠韵河,曾是这个小城市发展过程中“成长的烦恼”。夏季有异味、水质差、招蚊蝇……一度让周边住户颇有微词。
污水处理模块
为彻底治好这块牛皮癣,2020年,李哥庄镇投资约4500万元对其进行综合整治。接着,全面梳理老镇区和新建区域管网,摸清污水来源、入口位置,编制了雨污分流管网实施计划,加快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实现全镇雨污分流。目前,已经完成沽河大街、联谊大街、台湾大街雨污分流管道建设。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于区域位置、污水来源的不同,农村污水、企业污水、河流断面水治理在工艺设备、运营技术方面有较大差异,李哥庄镇分类施策,实现了村庄、企业生活、生产污水治理尽收网、全覆盖。
在农村污水方面,他们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处理规模和周边环境,形成“1+12”镇村污水处理体系,即“1处镇级污水处理厂、12处村级污水处理站”。在站点,收集村居公厕等公用设施污水和农户厨房水、浴室水、厕所水、洗衣洗菜水 ,在全市率先实现镇域污水处理全覆盖。
污水处理模块
在桃源河、大涧桥断面水治理方面,他们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采用“底泥洗脱”对河道底泥进行治理,桃源河水质改善明显,青胶公路桥断面已实现稳定达标。
在企业污水方面,他们分类收集、单独预处理、综合处理,投资1300万建立1240㎡工业污水处理站和专业化处理车间,日处理能力1500立方米,对镇域内假发企业废水进行集中规范处理。
分类治理,满盘皆活,一池池清水流进小镇,淌进百姓心窝。
建立一项机制——常抓常管、长治长效
河道“长制久清”是一场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李哥庄镇党委班子的共识。
“我们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让群众动起来,二是让制度严起来!”提及如何让水环境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该镇分管环卫工作的负责人如是说。
来到小辛疃村污灰水处理点,旁边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生态管护员正撑着竹杆清理树叶。与看得见的“河面干净了、水质好了”相比,更喜人的变化是群众好习惯的变化。
见到采访的记者,村民李昌绪说:“河清了,两岸绿了,老少爷们爱水护水意识更强了。”
一体化净水设备
2020年以来,该镇通过广播村村通、李哥庄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美丽庭院”、最美村庄等评选活动,取得群众的关注和支持,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治理、怎么治理、治理后会有什么变化,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同时,镇村两级成立专门巡查队伍,村级制定禁止乱倒生活污水的村规民约,共同构建有日常巡查、有定期抽查、有群众参与的体系。
周家村污水处理模块
一手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一手打造金山银山新高地,李哥庄镇通过建制度、严制度,让传统产业生态化、让村庄考核严格化。
该镇环保中队队长告诉记者,他们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46家假发排污单位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按照规范实施排污口改造,主动接受监督。
如何抓住村庄的关键点?该镇与各村庄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每年进行考核,成绩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凝聚水环境治理的整体合力,用制度确保“长制久清”。
沿着这所小城镇的河塘沟道,一路采访,一路感慨,抓牢一条主线、明确一个路径、建立一项机制,举棋落子于碧水河湖之间,绘成了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李娟)
责任编辑: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