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手机买买买刷掉9万元
1月31日晚,租住在李沧区的邢先生讲述了他的遭遇:11岁女儿刷快手时,添加了对方私信发来的微信号,随后按照对方的指引,偷偷将他两个支付软件和两张银行卡里的近7万元刷掉,还透支并分期借了两万元……
凌晨,女儿刷走老爸近9万元
在李沧区南岭路附近一处平房内,记者见到租住的邢先生一家。“损失接近9万元。”邢先生向记者回忆了一个多月前的一幕:12月12日凌晨,他正在屋里睡觉,老母亲把他叫醒,说11岁的孙女梦梦(化名)还没睡让他去看看。“我以为孩子在写作业。”邢先生称,迷迷糊糊地起床去找女儿,看到女儿手拿他的手机,还拿着他的身份证,觉得很奇怪,把手机拿回来发现密码变了。女儿解开手机密码后支付软件出现多次扣款记录。随后发现软件里的余额已大幅减少。
“一共有接近9万元被刷走了。”邢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扣款记录:两款支付软件里各刷走2万多元余额,绑定的银行卡里刷走2.8万元。除此之外,透支了1.5万元,还有5000元分期付款。
不慎,加微信买衣服掉圈套
邢先生事后获悉,女儿晚上在看快手短视频,一个账号私信发来微信号,双方添加好友。给她发来多张漂亮的连衣裙和汉服的照片,梦梦动心了。在聊天时告诉梦梦可以“充值”,其中2万多元买了“抖币”。就这样,年幼的梦梦一步一步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梦梦的聊天记录。
邢先生为了方便把开机密码、支付密码都设置成同一个,被女儿猜对。女儿偷拿了他的手机和身份证后,把手机号、密码、验证码都发给对方,对方一步步告诉她怎么操作、怎么透支、怎么借款。事发当天凌晨,邢先生拨打了110,随后带着孩子到李沧公安分局湘潭路派出所报警,称遭遇了诈骗。
“这7万多元,我攒了七年多。”邢先生非常难受:他是一名普通的外地来青务工人员,妻子暂时没有工作,加上母亲和两个女儿,一家五口人都靠他每月5000元的工资生活。女儿盗刷掉的钱,等于他整整18个月的工资。“买‘抖币’的2万多元,是透支和借款买的。”邢先生称,事发后,他一直和抖音平台联系。目前,有6000多元已原路退回,但剩余的钱还没有回音。“我越想越不对,明明不是我本人,却能透支这么多钱,还能借出款,平台到底是怎么审核通过的?”邢先生满腹疑问。
感叹,希望家长管好孩子手机
“我以前觉得,如果不影响学习,看看那些短视频没啥问题,这事发生后,我得更加小心了。”邢先生也感叹,希望广大家长能管好自己的支付软件、社交软件和手机解锁屏幕的密码,加强各种各样的防诈骗教育。
现在上小学的孩子特别是“10后”,从小就打游戏或者看动画片。“熊孩子”趁爸妈不备用手机打赏、购物的事件,频频出现——2020年3月中旬,家住青岛即墨的赵女士的9岁儿子趁她和丈夫不备,下载了直播软件打赏女主播,一天之内打赏超过1.5万元。(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
思考
同样的事情为何频频发生
移动互联时代,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智能手机带来的矛盾?记者采访了多名资深老师,他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应该说,智能手机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河西小学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智能手机的视频软件,有助于孩子学英语,提高口语水平;智能手机中部分软件,也是解题的好助手。但也有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很容易分散精力。
“我孩子和我讲过,如果他不玩手机游戏,和别的小朋友就没话说,玩不到一起去。”一名家长感叹。永和路小学一名资深教师表示:孩子用手机打游戏、刷视频是无法阻止的,面对这个问题,关键在引导。“当父母的不能一味地禁止或者命令孩子不能玩,而应该设置一定的时间。除此之外,要和孩子多沟通,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习惯和情趣。”这名老师举了个例子:孩子喜欢美食美景,可以多出去玩玩,看看相关的作品;孩子喜欢动画片,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通过种种方法开拓孩子的眼界。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