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厂房”发展成为年产值过亿的企业,“跑龙套”的小企业唱起“主角”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十余家本土配套企业从“小厂房”发展成为拥有核心技术或产品、年产值过亿的企业

“跑龙套”的小企业唱起“主角” 

工人在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新厂区施工。张 晋 摄

人勤春早。2月2日,城阳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配套产业园。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新厂区正紧张施工。

“不知不觉来公司都12年啦,眼看着公司一步步走到今天,总希望它能更好。不忙的时候我就会到工地上来看看,心里有种踏实的感觉。”公司研发部部长徐维锡向记者介绍着新厂区建设进度。 新厂房占地80亩。而12年前,也就是徐维锡加入公司的那年,彼时的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才刚刚从棘洪滩街道的南万社区搬到距离这片新厂区往东8公里的地方。对于当时的公司来说,已经是向前迈出了很大一步,但如今,那片40余亩的厂区已显得“捉襟见肘”。

“公司刚成立时,是一家做火车零部件采购的贸易公司,开在一间50平方米临街的小套二房里,只有十几个人。”徐维锡告诉记者,轨交产业的发展,让企业负责人看到了市场,产生了自己建厂生产零部件的想法,于是在2005年,企业转型零部件制造。

那时,公司主要生产钣金件,为位于棘洪滩街道的三大主机厂配套,年产值约有两三千万元。但是,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生产加工,企业在2008年敏锐关注到了轨交领域材料轻量化的趋势,于是开始了对材料的研发。

“应该说,这么多年来,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离不开‘创新’。”徐维锡看着眼前的新建筑感叹道。他告诉记者,企业多年来始终相信唯有创新发展才能脱颖而出,因此把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去了。作为研发部的部长,徐维锡表示,公司如此重视创新,是他作为一个研发人员的幸运。

企业的转折点在2013年,那时,企业在经过五年的研发后,终于成功研发出焊接铝蜂窝板。“我们公司这项新材料科研创新的工艺,可以说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提起公司自主研发的焊接铝蜂窝板,徐维锡的眼中满是自豪。这款专利产品,用在高铁不同区域,可以实现减重20%—50%。“以其做成的高铁吸能装置,在高速列车发生意外碰撞时,通过吸收撞击能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碰撞损害,相当于为高速列车加上了一道‘安全锁’。”徐维锡向记者介绍道。

如今,新型的蜂窝铝板材料已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市场占有率超过80%,订单量逐年增加。更令他们惊喜的是,这种材料还应用到了军工领域、航空航天领域、船舶领域等。

自主创新是打开市场大门最好的钥匙。 “这一专利产品向市场推出后,我们营业收入基本每年增长50%。”徐维锡告诉记者,2020年,企业产值达到1.8亿元。

但是,对于纯金属的焊接铝蜂窝板材料生产来说,产能和成本一直是一个制约因素。“新厂区正式投产以后,产能相比于现在的水平将提高100%,考虑到订单量的话,每年的产量也至少可以提升30%到50%,这样平均成本就降下来了。公司效益越好,我们就越有底气再创新,也就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轨道交通产业。”徐维锡告诉记者。

泰泓是一个缩影。在有着世界级“动车小镇”之称的城阳棘洪滩街道,动车产品配套率正逐年提升,如今已超过50%。当地一批如泰泓般伴随着轨交产业发展起来的配套企业,不满足于简单的加工生产,而是致力于自主创新,已经有十余家本土配套企业从“小厂房”发展成为拥有核心技术或产品、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今年城阳区将继续抢占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高地,力促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全产业链产值有望实现1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重点推进项目85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力争全年招引大项目16个以上,实现到账外资1.5亿美元以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晋 实习生 徐 锋)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