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空调” 织“铠甲” 拼“时尚”——石狮服装企业探索转型见闻

自动发热的毛衣、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棉袄、遭遇撞击时弹出气囊的机车服、体现中国风的少先队服……记者近日在福建泉州石狮服装企业走访,发现一些服装内藏诸多“玄机”。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冲击,消费疲软、运费暴涨,不少外贸企业损失惨重,福建省石狮一笔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营收却逆势上涨,较2019年增长60%。

“因为转型!”该企业总经理庄小清说,一笔成放弃了做传统服装的老路子,将产品差异化定为转型方向,坚持用科技赋能服装,走智能化道路。

“我们通过增加服装的调控温度、防水透气、应急防护等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确保了较大的利润空间,能够抵消海外运费成本上升的影响。”他说。

创办于2013年的一笔成,到2015年时还在主营低端服装,但该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微薄。为了生存,一笔成从2015年开始向智能服饰转型。

做智能服饰离不开科技投入。为此,一笔成用股权激励来吸引人才,打造科研和设计团队。此外,对于无力攻关的课题,一笔成将其委托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科研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4%。

如今,一笔成建立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完整流水线,单品出厂价超过转型前的三四倍,产量70%销往美、日等发达国家。

通过科技赋能,只是一种转型途径。相较于一笔成将服装做成“空调”“铠甲”,主营童装的石狮市季季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则拼“时尚”,力求在校服设计上体现中国风和时代气息。

据季季乐董事长吴清湖介绍,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和东南亚服装产业崛起,童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于是季季乐在2016年开始将“有设计感的”校服定为转型方向,寻找突破口。

“季季乐较早推出少先队服。我们在衣领、袖口、扣子等部位,运用了中国结、长城、五角星等元素。”吴清湖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他们的设计着重体现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

石狮市贸促会会长邱汉清说,学生是特殊群体,但传统校服的面料差且缺乏设计感,较为呆板,而石狮一些童装企业在细节设计上着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主流价值观,这是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来源。

季季乐因转型尝到“甜头”。公司的校服年产值从2016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5亿元左右。“在疫情导致外贸和其他童装业务大幅缩水的艰难时刻,校服保住了我们的产业。”吴清湖说。

“为加强设计和研发,我们还跟福建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合作,设立校园服饰研究院,争取每年推出100多款新产品。”吴清湖告诉记者。

“石狮纺织服装与贸易发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闻名全国,曾被称为‘小香港’。”石狮市青年商会副会长洪我议说,但近年来,不少企业混战在低端领域,价格战频繁,国内外客户也压价,导致利润空间小,还可能会被汇率波动“抹掉”。“只有转型才有出路”。(新华社记者凡帅帅)

责任编辑:李鹏飞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