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中讲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楚庄王经过三年励精图治,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称霸诸侯。
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山东,从2018年起,开启一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旅,这一干就是三年。干得怎么样?
随着各省2020年“年报”的相继出炉,我们对山东的整体表现有了更加全面的“参照系”。
从总量看,2020年,山东GDP为73129亿元,在全国仅次于广东和江苏,稳居第三位。这已经是山东连续第12年稳居全国第三位。
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间,那山东累计在全国第三的位置上待了27年。而且,从未跌出过前三位。其中,1982年-1985年,四年间,山东力压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位;此外,在全国第二这个位置上,山东累计待过9年。
从增长势头看,山东2020年GDP比上年净增2061.50亿元,相当于1年内增加了1个日照的经济体量。从增速看,2020年,山东GDP同比增速为3.6%,这个增速远高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山东一举扭转了增速放缓、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低迷态势,不仅跑赢了全国,不再拖后腿,还为全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GDP占全国的比重也从一路下滑,到2020年逐渐企稳(7.2%)。2020年,全国GDP净增了29471亿元,山东贡献了其中的7%。
从黄河流域看,2020年山东GDP占黄河九省(区)的比重达到29%,龙头地位愈发巩固。
而且,山东增速远高于“标兵”广东,与江苏(3.7%)大体相当,与“追兵”浙江增速相同,进一步奠定了全国第三的位置。
在百年未有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只有奋力奔跑才能站在原地,山东不仅站稳了,还逆风而起,实现不小的增长,实属不易。
所有的数据都有着同一个指向,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山东三年来的路子走对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山东已经迎来新生。
2月2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长李干杰代表山东省政府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这样评价山东目前的发展态势:“全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到底出现了哪些趋势性、关键性变化?这些变化将给山东带来什么?
1、“一条道走到底”
山东人一定会记得三年前那次载入史册的大会。
2018年2月22日上午,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大会上的讲话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对全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一个大拖累。”
山东省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具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实践证明,在科技革命面前“无问西东”,谁抢占了科技高地,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相比之下,山东与南方先进省份的差距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
2016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8%,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7和6.3个百分点,比近邻河南还低1.1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30%,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0.22、0.32和0.09个百分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有2.4万件,山东1399件,仅为广东的5.8%。
这些数字,反映的是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警醒的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正从身边悄然滑过。
怎么办?山东的选择是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
“腾笼换鸟”,就是要把笼子里的鸟放出来,腾出空笼放入新鸟。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也是一次经济浴火重生的重大机遇。南方一些省市见事早、行动快,搭上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头班车。
广东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速推动“腾笼换鸟”;
江苏实施产业高端发展、信息化引领等六大行动,推动产业向“高轻优强”调整优化;
浙江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打造经济升级版,推动了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了前列。
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心头之痛”。
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以前,山东省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山东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滴滴打车、支付宝、微信红包等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都没原创在山东。
加快缩小与先进省份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是山东必须要翻过的一座高山,是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第一步就是要把落后产能化解掉,为现代产业腾出空间。
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山东压减粗钢产能2110万吨、生铁970万吨、焦化2800万吨,关闭煤炭产能3767万吨、电解铝违规产能321万吨。全省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关闭退出不达标化工企业2000多家。
驱“劣鸟”的过程,感情不舍、过程艰难、结果难测、具有风险,这就需要割舍感情、直面困难、勇于担当的胆略。
要知道,这些产能背后是GDP,是就业,是税收,关乎社会稳定。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的魄力,是绝对做不到的。
“腾笼”对GDP的下拉立竿见影。2017年,山东GDP增速为7.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到了2018年,山东GDP增速放慢至6.4%,比全国低了0.2个百分点。到了2019年,山东增速比全国慢了0.5个百分点。2017年,山东GDP一年就增加了4250亿元,到了2018年,只增加了3637亿元,较上年少增了613亿元。
一时间,“山东慢了”“山东落伍了”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山东顶住压力,没有被“杂音”所扰,没有徘徊犹疑,坚持“一条道走到底”!
2、那个熟悉的山东正在变得陌生
“腾笼”是为了“换鸟”。“腾笼”后,“空笼”期的阵痛在所难免,但阵痛之后就是新生。
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1%,比2015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是2015年的3.5倍。
在山东,新兴产业逐渐崭露头角。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为主要依托研发与产业化的量子技术、以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为载体研发与产业化的超算技术、海尔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浪潮的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发展均处于全国头部水平。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山东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分别是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青岛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淄博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烟台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临沂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20家山东企业上榜。通观总榜,“鲁字号”达到60家,总量位列全国首位。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代表全球细分行业最高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也是“中国制造”的排头兵。
“腾笼”不是要腾空所有的笼子,“换鸟”也不是要把好鸟赖鸟一气儿都换掉。比如化工。
“世界化工看中国,中国化工看山东。”数据显示,山东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位居全国首位。化工产业原本就是山东的支柱产业、强势产业,如果一气儿换掉,那就是自废武功,自毁长城。对于这样的产业,要做的是要改造升级,提升水平。
为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山东展开为期5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推动企业进区入园,强化上下游企业协作,延伸、补强高端产业链条。2020年,山东化工企业入园率已由不足20%提高到34%。
不止高端化工,三年来山东加快传统产业布局调整,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山东重工商用车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省石化、冶金、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中,山东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施了37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上云”“用云”企业达到16万家。
今天,那个熟悉的山东正在变得陌生。
3、还远不到歇脚的时候
盘点成绩,是为了坚定信心,但如果因此看不到问题和不足,那就是盲目自信,就会满足于现状,产生歇一歇的想法,甚至就此停滞不前。
从经济体量看,2020年,广东省GDP突破1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江苏省GDP突破10万亿元,稳居第二位。广东、江苏正以绝对优势笑傲全国。
山东与广东的差距从2019年的36603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37632亿元;与江苏的差距从2019年的28564亿元,扩大到29590亿元。
追兵浙江还在迫近。山东领先浙江的优势从2019年的8606亿元,缩小到2020年的8516亿元。
再来看发展质量。2020年,广东以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年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2%;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区1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是山东的3.8倍;新增市场主体230万户,总量达1385万户,比山东多200万户。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6.5%,比山东高出2个百分点;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8千家,总数超过3.2万家,是山东的2.3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294家,成为全国首个突破4万家的省份。
浙江新产业、新动能活力很足。2020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占比为10.9%;高新技术、装备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59.6%、44.2%和3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2.4%、79.9%和57.7%。
承认差距,但绝不甘心差距!山东已经没有退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是唯一出路。任何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被动迟疑,行动缓慢,都将错失良机。
无限风光在险峰。爬过这座山、迈过这道坎,就是一片坦途。山东加油!
作者 | 沈默 编辑 | 长亭